药茶让眼睛保持“水灵灵”
随着娱乐与工作方式的改变,我们停留在电子屏幕前的时间越来越长,从而经常感觉眼睛干涩。尽管这尚未演变为疾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导致的不适,但从预防未病的角度考虑,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重视对“心灵之窗”的保护,警惕眼干燥症的侵袭。在春季,人体的肝气升发,而肝与目相通,我们应该把握这个时机,精心养护自己的眼睛。

中医视角下的眼干燥症
在中医典籍中,眼干燥症被赋予了多个名称,如“白涩症”“干涩昏花症”“神水将枯症”等,主要症状为眼球干涩不爽、频频眨眼、视物昏花、微痒灼热、不耐久视或眼白有血丝,属于“燥证”范畴。
谈及眼干燥症的发病原因,《证治准绳》记载:“目自觉干涩不爽利,而视物昏花也。乃劳瞻竭视,过虑多思,耽酒恣燥之人,不忌房事,致伤神水,目上必有症,如细细赤脉及不润泽等病在焉。”可见,泪液枯竭为眼干燥症的基本病机。
中医认为泪液的生成、排泄与脏腑息息相关。肾为水脏,主一身水液,司开阖,对水液的分布和代谢有气化、升腾作用;肺主宣降,可通调水道,如果肺功能异常,燥热客阴,火热上灼津液而目燥失养;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布散津液,如果脾气亏虚,运化失司,或蕴积湿热,清气不升,则津竭伤目。实际上,在五脏之中,眼睛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诸病源候论》论述:“目,肝之外候也,腑脏之精华,宗脉之所聚,上液之道。若悲哀内动腑脏,则液道开而泣下,其液竭者,则目涩。又风邪内乘其腑脏,外传于液道,亦令泣下而数欠,泣竭则目涩。若腑脏劳热,热气乘于肝,而冲发于目,则目热而涩也,甚则赤痛。”《银海精微》也提出“泪乃肝之液”。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祝您健康》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