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民众,筑我长城
在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安徽人民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仇敌忾,各地民众奋起反抗
1937年11月,日军铁蹄踏入安徽广德,之后继续北上,安徽大片领土相继沦陷。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广大沦陷区人民对之无不恨之入骨,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奋起反抗,自发组织武装,与日本侵略者作坚决斗争。
日军占领广德后,民众纷纷组织游击队,当时广德境内的游击队有二十几个中队,甘溪沟就驻扎了1个中队。1938年2月10日,5个日本骑兵走到甘溪沟附近,抓到了一位名叫江啸风的老人,日军逼迫他带路,向南往杭州方向去。江啸风明明知道南边是通向深山的绝路,而且还有抗日武装在那里活动,可一想到国恨家仇,他决心牺牲自己,让日军有去无回。
江啸风领着日军朝天险绝处的甘溪沟方向走去,经过大塔,即进入了崎岖的百亩地山沟。这时路越走越险,稍不留神就会人仰马翻,此时,日军已经觉察到江啸风的意图,不由得恼羞成怒,又慌忙押着江啸风往回走。江啸风见此情景,连忙大声疾呼游击队杀敌:“日本鬼子,快来杀日本鬼子!”日军塞住了他的嘴巴,将他扔上马,飞快地跑出了沟口。当游击队赶来时,江啸风已被敌人用煤油烧死。
抗日战争时期,在安徽广大沦陷区,像江啸风这样誓死与日军抗争的事例不胜枚举。
1938年,在安徽定远一带,71岁的老人方绍舟,组织了2000多名当地百姓组成游击武装,在敌后展开游击战争,多次重创日军。1938年正月,日军进攻定远,方绍舟带领民众同日军血战,将个人生死及家庭安危置之度外。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