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还须心药医
《广阳杂记》有这样一个故事:明代有位举子乡试得中,喜极发狂,笑得停不下来,求高邮神医袁体庵诊治。袁体庵一见这位举子,大惊道:“您的病没有希望了,我看您还有十来天时间,赶紧回家吧,不要再浪费时间、浪费钱财了。不过,您路过镇江的时候,可以请何医生复诊一下。”说着写了一封便函交给他,让他带给何医生。
那人非常悲观,一路惶恐来到镇江,突然感到病好了。他将袁体庵医生的信交给何医生,何医生笑了,说:“你自己看看吧。”那人接过信一看,只见上面写道:“此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到镇江当已愈矣。”
古人治疗“心”病确实有一套。他们不用灵丹,也不需妙药,最多只是用一点道具,三言两语就把“心”病搞定。真是应了《黄帝内经》上的那句话,治病“必先治神”。中医早就说过,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再则医其未病。“心”病更是如此,只有把“心”治好了,才能“药”到病除,身心痊愈。
把握病机,洞知病源,用情志相胜之疗法,不用一药一方,就能达到调养形神,祛病疗疾之目的,这是很多著名医家治“心”病的绝招。他们的妙药不在药架上,不在药箱里,都在他们的智慧里。
所以有人说:“行宽心和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愤恨自制是一药,解散思虑是一药,恬淡宽舒是一药。”
(摘自《意林》,有删改)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文刊登于《祝您健康》2025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