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扩大消费的堵点和畅点
作者 刘世锦
发表于 2025年9月

当前我们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需求不足。需求不足不仅影响消费领域,还波及就业、财政等多个方面,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我们不仅要认识到需求不足所引发的问题,更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尤其是背后深层次的根源。需求不足带来的问题与原因,本身是两个不同的议题,需要明确区分开。当前,我们很容易将这两者混淆,因此,必须厘清思路,准确识别问题的成因,这是寻找解决问题线索的重要前提。

扩大消费的关键在源头治理

当前,扩大消费成为热议话题,但关键在于找准重点和痛点。我认为有以下三点:首先,应以基本公共服务为依托,重点发展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社保、文化体育娱乐、金融服务、交通通信等在内的服务消费;其次,应关注中低收入群体;最后,应坚持以人为中心,推动权利平等的市场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消费需求不足,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长期以来,我们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倾向于重投资而轻消费;其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相对滞后;再次,城市化质量偏低;最后,收入差距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其中的逻辑和方法至关重要。

我借鉴了治理污染的思路,将扩大消费的策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末端治理。简单来说,就是像直升机撒钱一样,直接发放消费券或现金以刺激消费。对于这种观点,我们需要思考它是否真的有助于扩大消费。确实,短期内,如果一个城市在某个月发放消费券或现金,鼓励大家购物,那么这个月的消费占比无疑会上升。然而,到了下个月或第二年,如果消费水平本身较低,那么,这种提升很可能是暂时的,消费水平最终还是会回落。

此外,还存在消费倾向的问题。如果采用“直升机撒钱”的方式,亿万富翁也可能获得这笔钱,但对他们来说,这笔钱并无实际意义。即使将钱发放到低收入群体手中,他们可能会因为多买几个面包而感到高兴。然而,他们真正担忧的是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发放消费券或现金,无疑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种方式,我称之为中端治理。以当前典型的减轻债务负担为例,我们的债务负担多是欠银行的债务。假设我们实施一项刺激政策,将资金提供给经济主体,他们很可能会用这笔钱来偿还债务,而大部分钱最终又回到了银行。那么,银行拿到这些钱后能否顺利贷出?事实上,目前银行面临的问题也是需求不足,有一种说法是借款人不足,人们不愿意借款。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1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