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年前我来江北时,脚下还是成片农田,鸡窝、猪圈就在旁边。”安徽芜湖市大数据建设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蓉手指前方说,“当时拿着规划图跟企业谈,有人站在田埂上直嘀咕:‘这么多数据中心,建起来给谁用?’”


近日,本刊记者来到芜湖江北新区实地走访调研。站在芜湖智算经济产业园的三楼望向远方,5个大型数据中心在绿荫中有序排列。
如今,华为、抖音、腾讯等企业的服务器已在此稳定运转。这片土地从昔日的农田变身为算力“热土”,正生动印证着安徽在数据领域的显著成果。
数据确权:给数据 “上户口”
“数据资源和数据要素需要赋能和服务实体经济。我们开展‘访企入村’专题调研,就是为了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安徽省数据资源局副局长王爱学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过去,企业积累的数据如同“没上户口”的资产,价值难以衡量和流通。在数据产权登记制度建设上,安徽率先破题。
安徽省数据交易所陈列着全国首张企业数据产权登记证书。“这张证书明确标注了企业的数据持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清晰明了。”安徽省数据交易所负责人吴贻军解释道。
截至目前,该交易所已累计受理登记申请78笔,发放登记证书61张、质押凭证7张。
数据确权为数据资产化提供了保障。今年2月,一项全国首创的“数据资产化”实践在安徽落地:九章数据运营管理公司将其持有的数据资产,评估作价150万元入股嗨森低空经济公司。
“这是全国第一单数据资产作价入股,开创了科技型企业轻资产融资新范式。”吴贻军说,该项目操作过程中,数据清洗、评估的难度极大,“像用‘游标卡尺’给数据定身价”。
安徽还推出“数据券”用于鼓励企业参与数据流通。王爱学告诉记者:“省数据交易所会发布市场侧‘数据券’,用于补贴数据产权登记和数据交易成本,目前已有93家企业申领了474张‘数据券’。合肥、芜湖两地也推出了地方版的‘数据券’。”
同时,安徽在全国率先培育省级数据企业,建立“一企一园四库”机制(数据企业库、数据产业园、典型案例库、融资需求库、上市后备库)。
安徽省数据资源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处处长孙彬告诉记者:“我们鼓励安徽各市对新认定的省级数据企业给予不低于1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对于从事数据交易的省内企业,省里给予的补贴最高可达2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