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元居民存款“搬家”,资金流向何方?
作者 张燕
发表于 2025年9月
标题

“您好,您尾号3821的储蓄账户有一笔5万元定期存款已提前支取,本息合计125元。”近日,北京个体户王先生收到银行短信时,正对着手机屏幕上的基金申购页面确认金额。“一年期定存利率降到1.10%,5万块存一年利息才550块,还不如买红利基金,去年朋友买的那款基金年化收益都快5%了。”

王先生的选择并非个例。2022年以来,国内存款利率经过多轮下调,目前活期存款年利率降至0.05%~0.2%,一年期存款利率也跌破1%。越来越多居民像王先生一样,将目光从银行存款转向其他投资领域,一场规模可观的资金“搬家”正在上演。

存款 “躺” 不住了

“以前觉得钱放银行最安心,哪怕利息少点也踏实。但现在利率低了,聊胜于无,钱不挪地方不行啊。”山西退休的刘阿姨,今年办完一笔“大业务”——把到期的20万元3年期存款取了出来,一半买了银行推荐的理财,另一半全换成了金灿灿的实物黄金。

刘阿姨给记者算了笔账:“之前20万存3年,年利率2.45%,到期能拿1.47万元利息;现在同款存款利率降到1.55%,利息少了5400元——这数可是我一个月的生活费。”更让她觉得“选对了”的是,今年年初买的10万元金条,当时金价660元/克,现在已经涨到830元/克。“理财预期利率也有3%,虽说比存款多了点风险,但收益差摆在这儿。”

刘阿姨的选择,正是当下很多人“不再爱存钱”的缩影。

为啥曾经的“储蓄偏好”突然变了?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行是主要原因。

利率一降再降,银行存款的“收益光环”慢慢褪色,成了资金“搬家”的“催化剂”。资金为寻求更高回报,开始从银行流出。

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8.4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66万亿元。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1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