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阁:修复天宫藻井,让国宝重现人间
作者 李喆
发表于 2025年9月

李俊阁的名字,在古建修复界是一个传奇。20世纪60年代,20多岁的他已是北京城罕见的“八级木工”。他手握墨斗、凿刀,不光在故宫、颐和园的修缮工程中锤炼技艺,足迹更是遍及佛光寺、独乐寺、柳湾等古建遗址地,精心修复国宝。

凭木工手艺吃饭

30年前那场与隆福寺藻井的“生死博弈”,让李俊阁这位干了一辈子木工活的古建修复专家声名鹊起。随着近期“天花板中的天花板”——天宫藻井的爆火,“老木匠”李俊阁把碎成块的藻井“化零为整”,让国宝重现人间的故事,又感动了众多网友。

1935年,李俊阁出生在河北乐亭,幼年时跟随父辈来到长春生活。当时父亲让他学木工,说学透了木工,能凭手艺吃饭。正好姨父当时在建筑行当工作,他就跟着姨父,做了学徒,学习豪式建筑(一种传统的木结构营造技艺)。就这样,李俊阁与木工结下不解之缘。直到今天,记忆深处的那些画面仍时常浮现在他的脑海中,鲜活而生动:小时候他常蹲在木工坊里,看那些形状各异的木料在姨父手中变成精巧实用的器具。木屑飞扬间,姨父专注的神情、利落的动作,在他的心中种下了热爱木工的种子。

别看现在李俊阁年事已高,但他对木工的热情丝毫未减。他家里的阳台就是他的木工坊,平时他经常动手做木工活。那里摆放的各式工具令人眼花缭乱:电刨、圆锯、手工锯、木工刨、木锉刀、量具……甚至工作台上还安装有小型雕刻机,可以在木构件上进行开槽、开榫等作业。每一件工具都养护得光滑发亮,能让人直观感受到老爷子对工具的爱护有加,感受到岁月与手艺的“双向奔赴”。

靠精湛手艺改变生活

1956年,因工作调动,李俊阁从长春来到北京工作。当时有人劝他,不如趁此机会当个科长,但他还是觉得当木匠好。

年轻时,李俊阁就凭借精湛的手工技艺尝到劳动果实的甜美。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