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乘客“开门杀”,驾驶员赔八十多万
发表于 2025年9月

网约车服务使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但潜在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网约车公司是否有效监管,司机是否规范行车,乘客是否文明乘车……无论哪一方疏忽大意,都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因网约车乘客“开门杀”导致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二审判决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赔偿受害人19.8万元,网约车司机对此次事故承担70%责任,赔偿受害人82.1万余元,网约车公司对司机的上述赔偿承担连带责任;乘客承担30%责任,赔偿受害人35.2万余元,对该部分,网约车公司无需承担连带责任。

案情回顾

一日傍晚,乘客小阳在网约车平台叫到一辆网约车前往目的地。临近目的地,在路口依次停车等红绿灯时,小阳想下车。在征得网约车司机王先生同意后,小阳从后排打开右侧车门下车。而此时,驾驶电动自行车的小白恰巧在车门一侧的非机动车道经过。网约车车门与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小白跌倒受伤。

经交警部门认定,司机王先生承担本次事故主要责任,乘客小阳承担次要责任,电动自行车车主小白无责任。

小白受伤后当即被送往医院救治。后经司法鉴定,认定小白颅脑损伤,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重度受限,已构成八级伤残;其外伤性癫痫(中度),构成六级残疾。

司机王先生案发时驾驶的汽车在车辆管理部门登记的使用性质为非营运,投保时登记的使用性质为家庭自用。事发时,王先生正在从事网约车运营服务。王先生并没有及时将投保车辆使用性质发生改变的情况告知保险公司。

而后,小白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范围内赔偿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费用共计167万余元,不足部分由司机王先生承担70%赔偿责任,乘客小阳承担30%赔偿责任,网约车公司承担共同赔偿责任。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