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护工
作者 佚名
发表于 2025年9月

当母亲又一次脱离险情,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时,张阿姨来到母亲身边接手护理。

母亲身上插着鼻饲管、氧气管、导尿管、胆汁引流管,气管切开,胸前粘着各种贴片,连接着床头一台仪器——它将24小时监测身体的血压、心跳、氧饱和度,上面还跳跃着各种我看不懂的数据和图形。母亲突患重疾,使我们家一个完整圆圈被硬生生掰去了一角。糟糕的病情反反复复,我记得,深夜重症监护室紧闭的大门上那个小方框里透出清冷的光,头顶上运输药物的方箱机器人会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等候室里看出去是宽阔的走廊,微弱的光线里空无一人……

张阿姨站在床边,展开双臂:“你们别动,我来!”矮胖的身子灵活轻巧,从床头到床尾,挑开这根管子,挂好那个袋子,三两下子就把母亲稳妥地安顿好了。床单平整,枕头适中,床头氧气罐“咕噜咕噜”地冒着泡儿。

张阿姨五十岁左右,重庆人,嫁到河南,长子已经成家,女儿也谈婚论嫁了,还有一个十几岁的小儿子在读高中。夫妻俩在温州已经二十多年了,早些年开饭店,挣不到多少钱,后来就到这家医院来做护工。她觉得这活儿挺好,不丢人,“我凭自己的劳动挣钱,不偷不抢,有什么见不得人?”

她经验丰富,医生护士给的指令一点就通。“这个不要。”“那个明天再加一点儿。”高亮的嗓门儿透着对自己专业的自信。我深以为然,并心悦诚服地为她打下手。在她的照料下,母亲身体状况天天都在进步。天气好的时候,她便抱着母亲坐上轮椅,推出病房,到宽敞些的平台上逛逛,有时还到楼下院子里。院子里花木茂盛,池塘绿波荡漾,鱼儿游得欢。

每天我下班后来到医院,她总会给我报告好消息:你妈妈今天很好啊,她会掀被子了。她的右脚有力,起来了……所有这些都是身体逐渐恢复知觉的征兆。

那天晚上,我拉着母亲的手说:“妈,我要回去了,明天再来看你。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