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居家养老系列团体标准发布
走路易摔跤、洗澡易滑倒……在老年人的居家生活中,风险处处可见。精准解决好困扰居家老年人的各种“小问题”,才能写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大文章”。
近日,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批准发布《居家适老家具与收纳基本要求》《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建材通用要求》《居家适老化智能产品及适配基本要求》《老年居家辅具及适配基本要求》和《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施工技术标准》5项团体标准。这些标准涵盖家具、建材、智能产品、辅具及施工技术五大领域,明确了产品设计、选材适配、施工规范等具体要求。
我国全面实施医保药品扫码结算
自2025年7月起,我国全面实施医保销售环节扫码结算,杜绝倒卖“回流药”等违法行为。
“回流药”是指已流出正规流通环节的药品,重新流入市场的现象。此类药品往往经药贩子回收后,转卖牟利,侵蚀医保基金,而且有些已过期或存在储存不当等情况,会严重威胁公众用药安全。
目前,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已向全社会开放“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药店扫码即可识别“回流药”。若显示药品曾被销售,应拒收并举报。患者也可以扫描药品追溯码,了解药品的基本信息和真伪情况,确保来源渠道合法。
陕西探索试行80岁以上老人
就医零等待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持续组织医疗机构开展“改善就医服务 提升就医体验”活动,在全省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六个多”服务,即“多说暖心话语、多听患者心声、多为患者答疑、多替患者着想、多给患者便利、多做科普宣传”,深化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心、暖心、放心的医疗健康服务。推进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建设老年医学科,进一步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到2025年年底前,各市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将达到85%以上。同时,探索试行“80岁老人就医零等待”,让80岁以上老人在检查、取药、缴费等就医流程中,享受“零等待”优先服务。
铁路部门试点开展“轻装行”服务
目前,铁路部门已在北京西、上海虹桥、合肥南、广州南等19座车站试点开展“轻装行”服务,为旅客提供“门到站”“站到门”同城行李搬运服务,铁路12306App、微信小程序同步推出“轻装行”功能,旅客可通过线上预约办理。此举将有效减轻携带大件行李出行的负担,乘坐火车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旅客选择“轻装行”服务的行李重量和尺寸需符合《国铁集团铁路旅客运输规程》规定,同时符合国家铁路局、公安部公布的《铁路旅客禁止、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相关要求。
旅客朋友如需获取“轻装行”服务更多信息,可拨打12306和95572客服热线、查询铁路12306App及微信小程序和车站公告。
冷饮可能诱发“房颤心”
炎炎夏日里,没有什么比一杯冷饮更能解渴消暑了,但对部分人来说,冷饮可能会影响心律,导致房颤发作,这种现象被称为“冷饮心脏(CDH)”。
美国哈肯萨克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招募了101名自我报告有“冷饮心脏”问题的患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房颤发作仅出现在喝冷饮或进冷食后,且发作迅速,可能与近期体力消耗有关。一半人通过避免喝冷饮和吃冷食完全控制了房颤发作;另一半人通过改变习惯来缓解房颤,例如让饮料回温、不用吸管或避免大口吞咽。
为何冷饮会扰乱心律?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迷走神经有关。迷走神经在调节心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温度的突然变化可能会刺激这条神经,导致易感人群发生较严重的心律不齐。
听力差增加心衰风险
中国南方医科大学研究团队以16.44万名平均年龄56.7岁、未患心力衰竭的成年人为对象,进行了平均11.7年的追踪。听力水平以语音听力阈值衡量,即特定频率下,人耳能听到的最小声音分贝数。观察结果显示,听力阈值越高,心衰风险越高。听力阈值每增加1个标准差,心力衰竭风险就会上升5%。研究还发现,助听器虽然能改善听觉功能,但无法解决心力衰竭相关的血管问题。
针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显示,听力损失与心力衰竭风险之间的关系,有16.9%受心理困扰影响。研究人员解释说,一方面,心理困扰可能引发相关激素反应,加速动脉硬化,进而加重心脏负担;另一方面,耳部存在丰富的毛细血管,且内耳代谢需求很高,这意味着,耳朵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全身血管损伤会更敏感。
中年减重,慢病风险少一半
芬兰科学家发现,中年时期从超重减至健康体重的人,未来几十年的慢病风险最多可降低48%,死亡风险降低19%。
研究人员根据体重将参与者分为四组:保持健康体重组、从超重减至健康体重组、体重上升组以及超重组。长期追踪观察发现,四组中,仅减重组参与者长期保持一定的身体活动量,其血压和胆固醇水平都有所降低;相比超重组,他们的糖尿病、心肌梗死、中风、癌症、肺病、哮喘患病风险也明显降低。具体而言,仅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不需手术或减肥药,适度减轻体重(平均减重6.5%)带来的健康益处即可持续22~35年。譬如一个90公斤的人,减掉6公斤左右,健康益处就能在未来几十年里显现。
肌肉发达,记忆力强
人们常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一项新研究推翻了这个说法:肌肉质量越高,大脑认知功能越好。
为深入了解骨骼肌与认知功能的具体关联,日本科研团队招募263名年龄40岁以上的志愿者参与研究,测量的肌肉参数包括:按照身高计算的四肢骨骼肌质量、按体重计算的骨骼肌质量、握力、按上肢骨骼肌质量计算的握力、相位角等。其中,相位角是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测出的一种健康指标,较高的相位角值通常表明细胞膜完整性和功能较好,间接反映出较高的肌肉质量。综合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相位角是衡量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相位角数值越高,记忆力越好,轻度认知障碍风险也越低。
另外,肌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在女性中,相位角等指标与记忆力、语言功能、执行功能和注意力都有关;男性中,这些指标主要与记忆力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