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里奔跑,在车里生活越野跑者阿卜的Vanlife生活
作者 开开
发表于 2025年9月

印象中,崇礼的冬季因滑雪盛名远扬,却容易忽略这里在暑期也是一处避暑胜地。沿着太武滑雪小镇的车水马龙一路深入,直到度假酒店居住区的边缘,车流逐渐稀落,喧嚣被抛在身后。接近玉石梁脚下,一辆白色的厢式货车旁边,阿卜正撑起一顶露营天幕。“你们来了。”他抬头与我们打了个招呼,笑意一闪,又继续将地钉敲进土里。

崇礼刚入秋,气温便落在25℃上下。天晴时紫外线比较强,风雨一来就立刻进入打冷战模式。这顶天幕,是阿卜特意为朋友支起的遮蔽。还有一大块羊肉和新鲜蒜苔,这是阿卜准备为我们烹饪的家庭风味菜。

阿卜没有刻意收拾造型,微卷的头发随意在脑后束成发髻,速干短袖与短裤配着一双拖鞋,在营地前后忙着。然而浓密的眉毛、深邃的眼神、小麦色的肌肤与结实的身形,已是极具辨识度的标记。

阿卜,全名阿卜杜拉·阿卜杜热合曼,来自新疆乌鲁木齐。两年前,他为了越野跑训练,离开城市,搬进崇礼的山林,这辆白色依维柯便是他的家。车中栖居,山上奔跑,这绝对不是越野跑者们典型的生活方式,却是阿卜深思熟虑、深切热爱的日子。

午餐时间,羊肉炒蒜苔被端上桌,用“皮牙子”和“辣皮子”爆香过后,这道菜吃出了大盘鸡的滋味。置身于崇山之中,眼前是崇礼的绿,口中是乌鲁木齐的香,此刻的惬意显得那么顺理成章。

从健身房到山野奔向纯粹的喜欢

在越野跑进入他的生活之前,阿卜的运动足迹大多停留在室内。从中学时期开始,阿卜就跟着长辈学做力量训练,模仿着他们举铁、推杠,以健美的目的,把身体一点点练得更强壮。直到2019年,他第一次踏上三峰越野赛的赛道,这才让他的运动轨迹彻底拐了一个弯。

那正是北京的隆冬12月,大觉寺背靠的鹫峰,雪地冰面与坡道交织。没有接触过任何越野跑训练,阿卜只凭着健身打下的体能底子一路硬闯。出人意料地,他在雪地里跑得酣畅淋漓,最终以3小时30分完赛——对于初次参赛的新手,这已足够惊艳。但更深的收获来自内心:那种在山里呼吸、奔跑的状态,让阿卜立刻意识到“原来我喜欢在山里跑”——说不清具体哪里好,就是“纯粹的喜欢”。

热爱的门缝被推开,阿卜一个猛子扎了进去。他开始主动搜集比赛信息,琢磨越野跑文化与训练方法。与很多爱好者不同,他既不盲目地埋头狂跑,也不依赖教练指导,而是依托自己体育教育的学习背景,相信运动表现必须有坚实的理论支撑。人体结构、运动健康、营养补充,他都逐一钻研,并将这些知识融入训练方法。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既是跑者,也是自己的教练——制定周期化训练计划,分配强度与恢复,细致分析每一次训练的数据与感受。

即便如此,越野跑的本质依旧是挑战与未知的叠加。天气、地形、身体状态、临场情绪——任何一个细节,都足以改变终点的模样。

2022年的崇礼168百公里越野赛,是阿卜记忆最深刻的一场比赛。雨从午后悄然落下,天色愈发阴沉,路面泥泞,雾气在山间翻涌。那时的他经验尚浅,脚下只是一双路跑鞋,显然难以应对这样的路况。

“那天的路又湿又滑,而且全是斜面道路。”阿卜回忆,“我穿着路跑鞋,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可即便这样,我每跑一会儿就会滑倒在路上,短短几公里,我几乎是‘啪啪啪’地摔着过来的。”湿滑坡路之后,赛道进入几乎垂直爬升的路段,这更是走一步退两步的升级难度。为了避免滑落,阿卜双手不得不死死攀住荆棘,直到被满手的细刺扎得生疼,才终于抵达山顶。

“越野跑本身就是极限运动。既然选择了它,就要接受它的全部考验。”阿卜解释说。他早已接受艰难是必然的事实,但挑战总是难以预料,当身体和意志被摧残,人难免会崩溃、动摇,会产生放弃的念头。每到这种时候,他总会听到心里的声音:“阿卜,你能做到,你可以继续下去。”正是这句话,让他不曾停下脚步。

本文刊登于《户外探险》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