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基因大不同,中美欧越野跑解码
作者 小V
发表于 2025年9月

从2009年中国内地第一场百公里越野赛TNF100在长城脚下拉开帷幕,中国越野跑已走过跌宕起伏的20年。

随着近20年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家对户外运动的高度热情推动下,近些年越野跑也逐渐出圈。

越野跑比赛各地开花:江浙地区经济发达、政府支持,从而获得了优越的办赛条件;内陆地区崇山峻岭、高海拔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比赛增添了更多的可能;夏季的北方山区因为其交通便捷,则填补了全国高温天不宜办赛的一块空缺。

比赛的组别和距离不断增加:从10公里的亲子赛,30、50公里广泛参与的组别,到100公里、100英里挑战自我的尝试,甚至于八百流沙、雄关330等“勇敢者的游戏”,因各种原因中断的长距离比赛也在复苏、酝酿。

参赛人群纷纷涌现:从马拉松到越野跑,从徒步到越野跑,参赛人数呈几何级增长。这时候,很多人萌生了去外面比赛的想法,世界其他地方的越野跑是什么样的?那些跑步的人,那些比赛又有什么不同吗?

阿尔卑斯的速度信仰

越野跑算是舶来品吗?

欧洲作为越野跑的策源地,最早可查记录的“越野比赛”,源于1040年的苏格兰,一群人在山间奔跑,看谁最快到达终点,但其根本目的在于信使的选拔。

直到19世纪,英国湖区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越野跑比赛,一种被称为“FellRunning”的形式,但距离多在2~5公里。而后,又流行起了“野兔与猎犬”(HareandHounds)的追逐游戏。

天时地利,阿尔卑斯地区更是见证了人类山地运动的茁壮发展,山地跑(MountainRunning)应运而生。意大利的Ivrea-Mombarone、西班牙的ChampionnatduCanigou、法国的TrailsdesVignemales,各个国家传承至今天的很多著名比赛都要追溯回那个时期。

也许是因为欧洲的山路相对技术性更强,爬升比例也更大,或者是因为受到最早英国湖区FellRaces比赛的影响,欧洲越野赛以“短距离、高速度、强竞技性”的风格著称。

如今最如火如荼的黄金联赛世界系列赛(GoldenTrailWorldSeries,简称"GTWS")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虽然比赛在世界各国都有分站,但其中几个重要站点,比如Zegama-Aizkorri,Sierre-Zinal,正是将越野跑的欧洲气质演绎得淋漓尽致。

更有甚者,在1990年的欧洲,发展出了天空跑(SkyRunning)。作为一项强调爬升的跑步运动,它要求比赛必须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进行,平均坡度至少达到6%,且至少5%的赛段坡度达到或超过30%,或许也是欧洲的土壤才可以孕育出这样的比赛。

荒野中的自由派对

与此同时,美国的越野跑发展则去往了完全不同的方向。在1905年的旧金山诞生了第一场越野跑比赛,DipseaRace之后,虽然也历经了不同阶段的发展,但是不论是美国地理广袤平坦的特征还是追求自由、极限的历史基因影响,都将美国的越野文化推入了一个超长距离越野(Ultra)的世界。

简单地说明,Ultra指的是长于马拉松距离的越野比赛,而Sub-Ultra一般指马拉松距离以内的比赛。

跑者们多半听说过一本书,叫做《天生就会跑》,作者克里斯多弗·麦克杜格尔(ChristopherMcDougall)热爱跑步,但是苦于伤痛的困扰,于是寻访"天生的跑者",塔拉乌马拉印第安人(Tarahumara),而整本书正是围绕一个传奇比赛,铜谷马拉松(CopperCanyonsUltraMarathon)展开的。

可以说,这本书揭开了美国人对于越野文化的某种理解。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最原始本能的追寻,对于生命意义的探讨。逃离或者面对,平静地内观、挣脱,或者暂时的出世以求更好地入世,不同于欧洲更追求竞速与短距离,美国的越野跑者似乎想要在这一运动中寻求一些更精神层面的东西。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对于公用土地有着更严格的管制、对举办越野比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2023年的数据为例,美国一年中也有将近2000多场Ultra比赛,其中50公里组别最受欢迎,有大概760场,而百英里级别的比赛竟然高达160场。这当然也得益于19世纪美国的竞走文化(Pedestrianism)盛行以来,规划完善、维护良好的山径以及相对欧洲来说,平坦得多的越野条件。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特色可能是北美越野比赛特有的,就是陪跑者文化(Pacer)。很多比赛,尤其是百英里或更长距离的组别,官方都会允许选手自带陪跑者,可以是亲朋好友,提供情绪价值;也可以招募当地的跑者,以更好地帮助导航。

当然他们也自嘲,全世界应该没有美国人这么爱说话的了,所以比赛也需要陪者一路畅聊。

这显然反映出了北美越野文化的另一大特色:比赛不仅仅是比赛,它更可能是亲朋好友一路补给、打气、陪跑、玩乐的越野跑大Party!所以在那些非常长距离的比赛,比如Cocodona250中,我们常可以看到大众选手是一整个家庭出现在比赛现场,加之美国的家庭成员通常有好多个孩子,于是整个比赛变得热闹非凡。

有人在长距离的道路上孤独地自我修行,也有人在越野party上其乐融融获得家庭朋友的关爱。这种多元包容的越野环境,在内核上或许也是北美社会的一个缩影。

如果说欧洲越野跑是“竞技精神的传承”,那么北美则更像“自由意志的狂欢”。

实用主义vs极简哲学

但是,在北美超长距离备受推崇的背景之下,“美式越野“的装备风格却又似乎大相径庭。说到“美式越野”,不得不提到一代人的越野跑偶像,AntonKrupicka。

很多人知道Anton,都是通过那部讲述了2010年西部一百超级耐力赛的赛事纪录片——《Unbreakable:TheWesternStates100》。

本文刊登于《户外探险》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