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身体酸碱性”的理论传播开来,感冒发烧甚至癌症的源头被认为是身体变酸。有专家表示,60%的中国人的身体正在变酸。在这个概念下,每个人都惴惴不安,社会上含碱的保健品似乎也成为了灵丹妙药,人们争相抢购,都希望通过中和自己,找回健康。事情是这样吗?
②人们通常用pH值来衡量人体体液的酸碱度。在正常状态下,血液的pH值精确保持在7.35~7.45,为弱碱性。这个pH值也是人体细胞完成生理功能的最佳酸碱度。
③“恐酸”说认为,在代谢过程中,细胞将人体内的营养物经氧化分解获得能量时,会释放出各种酸性代谢物。人体体液变酸就意味着内环境的改变,使细胞各种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于是,酸成了万恶之源,可导致骨质疏松、糖尿病、肾炎、动脉硬化、痛风甚至皮肤松弛。酸性体质导致癌症的主要依据是日本医学博士用实验证明100%的癌症患者是酸性体质。但更多实验也证实,血液酸化和疾病之间是互为因果。即虽然血液偏酸可能导致疾病,但多种疾病也会导致血液变酸,所以很可能你身体的多种不适先来自疾病,然后血液才开始变酸。美国科学家张健经论证后表示:“酸性体质这概念纯属子虚乌有!”
④其实酸碱度不光不能决定我们的健康,甚至很难被改变。酸并非从口入,虽然“恐酸”说一再强调,保持人体弱碱性的基石是合理膳食,并将凡在体内分解的、最终代谢产物是酸性的红肉、面粉、油脂、糖类等称为酸性食物;反之,蔬菜、水果、豆制品等被称为碱性食物。但即使你天天摄入所谓的酸性食物,也不可能把pH值变成6.8。因为人的体液具有很强的中和缓冲功能,其自身就能够维持酸碱度平衡,无论你摄入的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人体的pH值基本不变。
⑤人体从消化到排泄再到呼吸系统都精密地控制着酸碱平衡。就拿小肠说,它会根据食物的成分来调节对胰液中碱的再吸收,无论何种食物,到了胃里被强胃酸混合后变成酸性,到了肠道又被碱性的胆汁等混合变成碱性。而且,我们的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等几大缓冲系统,也使酸和碱无法引起血液pH值的急剧变化。当血液带着代谢产物经过肾脏时,肾脏会将酸性物质排出体外,并回收碱性物质,同时还控制和调整酸碱物质排出的比例,以保持机体pH值恒定。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经过代谢后的最终产物之一为二氧化碳,其能与水结合生成碳酸,这是体内最多的酸性物质,但我们的肺能够不断地排出二氧化碳,成为调节酸碱平衡效率最高的器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