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珍珠,大家都不陌生。这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主要产于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种类丰富、色彩多样、形状各异。地质学和考古学研究表明,在2亿年前,地球上已经有了珍珠。色彩瑰丽、气质高雅的珍珠象征着健康、纯洁、富有和幸福,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喜爱。
前不久,“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我国首个珍珠养殖领域的世界级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德清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进行淡水珍珠人工养殖的地区,是世界人工珍珠养殖技术的发源地,早在南宋时期就实现了淡水珍珠的人工培育。
珍珠是如何形成的,都有哪些类别?人工养殖的珍珠是如何培育出来的?珍珠的颜色从何而来?下面,就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这些知识。
时间自然共孕育
珍珠按照形成原因可以分为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两种。其中,天然珍珠是指在数年或数十年间,自然孕育于贝和蚌体内的珍珠;人工养殖珍珠就是通过人工技术的干预,模拟珍珠在自然环境中生成的过程,使贝、蚌体内形成的珍珠。由于出产的水域不同,人们习惯上又把珍珠分为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我国的淡水珍珠主要产自浙江诸暨、湖南常德、江苏苏州以及江西、湖北、安徽等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珍珠的国家之一。《尚书·禹贡》中已有关于河蚌产珠的记载。《诗经》《山海经》《尔雅》中也均有关于珍珠的内容。古代中国有南北两大珍珠产地,两地出产的珍珠分别被冠以“南珠”和“北珠”之名。其中,“南珠”一般专指产于广西沿海、雷州半岛等地的海水珍珠,以广西合浦所产为上品,其外观晶莹剔透、圆润多彩,被历代奉为贡品;“北珠”主要指江南、东北等地所产淡水珍珠,其中主产于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及其流域的“北珠”,在清代被特称为“东珠”,主要为宫廷御用,多为白色。
珍珠之美无可替代。它们中的每一颗都是时间与自然共同孕育的杰作。这些拥有独一无二的色泽、光泽与纹理的珍珠,作为装饰用品,令无数人为之倾倒。珍珠被作为装饰用品一般认为始于东周时期;自秦汉以后,这种做法日渐普遍。东汉时,桂阳太守文砻向汉顺帝“献珠求媚”,珍珠由此成为达官显贵竞相追逐的尊贵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