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段川航白金卡旅客闯入飞机后舱的视频引发关注,以“川航宋白金”登上热搜。视频中,该宋姓白金卡旅客要求进入服务区摆餐,被乘务长以“食品安全”为由拒绝后,大声呵斥并刁难乘务员:“我不是人?我不能摆?”乘务员则面露无奈,赔笑应对。
8月24日,川航回应称,当班乘务员拒绝旅客摆餐的不合理诉求后,航空安全员介入,旅客回到座位。当班机组操作符合规范,不会对当班乘务组进行处罚。
这则回应并未触及公众最关心的问题:航司如何应对“宋白金”这类滥用高卡身份、扰乱航班秩序的旅客?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让空乘人员免受骚扰、维护航班秩序?
“(航司)不能随便指责旅客的行为。别的潜在旅客会觉得,你有定义我行为的权利吗?其实会很敏感。尤其是国内的航司很在乎舆论,没那么有立场,会觉得‘自己人,忍忍算了’。”在某航司有9 年飞行经验的空乘孟莎表示。
对于涉嫌扰乱航空秩序的行为,《公共航空旅客运输飞行中安全保卫工作规则》等已明确规定,机组成员应当视情况予以口头制止,或采取管束措施。
但在实际落地中,民航行业却长期存在畸形的“投诉至上”生态:为了旅客满意度,空乘需要无止境地满足旅客的“巨婴”要求,承受高强度的情绪劳动、被骚扰的隐性代价,甚至牺牲航班的安全秩序。
被拿捏的空乘
刚从一家大型航司离职的前乘务长Eitty告诉笔者,在她们航司制定的乘务员手册里,旅客进入后舱属于明令禁止的行为,乘务员会上前劝阻。如果旅客不听劝阻,上升到肢体冲突,航空安全员——在民航上执行安全保卫任务的专门人员会出面,在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例如用约束带将其约束在座位上。
孟莎表示,宋白金这类极端冲突,在飞行经历中并不常见,但“偶尔遇到一个就让人很头疼了”。航空公司按照累计里程、飞行次数或消费额度,将旅客划分为不同的会员等级,金卡、白金卡均属于高卡用户,能够为航司创造更高的商业利润,“普通人也许一个月最多坐4次飞机,但白金卡一个月能坐40次飞机”。
他们的投诉意见, “权重”也更加重要。因此,“宋白金”们才能“反向拿捏”乘务员。
“你超规,公司不会追究你,但如果你惹投诉了,公司就会罚你。”

孟莎回忆,她所遇到的很多刁难行为,都发生在高卡用户身上。有次,一位高卡用户在航班时间短、无机组餐供应的情况下,要求吃机组人员的工作餐。乘务长想办法给了他头等舱的餐食,但他吃了其中的A 套餐,觉得不满意,于是又去换B、C种类的套餐。最终,这位旅客吃了4份餐,还是面露不悦,下飞机时“调头就走”。
那种被拿捏、不被尊重的感觉反复出现。“他们知道,只要我面露不悦,你们就得想尽办法来讨好我,维护我需要的体验。客舱服务常常就会做这些没底线的事情。”孟莎说。
她提到,在业内,诸如此类的服务被称为“超规服务”,即超出了满足常规出行需求的范围。但绝大多数空乘“宁愿超规,也不要投诉”。“你超规,公司不会追究你,但如果你惹投诉了,公司就会罚你。”
有很多投诉并不合理。Eitty提到,如果有旅客以乘务员“今天妆容不太精致,我看得不太舒服”的理由投诉,航司也会考虑接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