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替美国药价买单
作者 远游
发表于 2025年9月
AI创意图(制作/施泽科)

“美国人的‘救命药’,也许来自中国。”近日,有美国主流媒体喊出这样的说法。

报道指出,面对药物紧缺和药价过高,增加对中国新生产药品的获取渠道,能让美国人在应对糖尿病、癌症、心脏病等各种疾病时,有更多廉价药物和治疗方案可供选择。

然而,讽刺的是,美国鹰派政客却试图禁止中国药物。8月25日,特朗普宣称,要在一年时间内,逐步将进口药品的关税,加征至250%。

一些观察人士说,此举将给美国患者造成致命性打击。而特朗普所宣称的,将美国药物下调1400%至1500%(这不仅意味着药物免费,药企还得倒贴钱给患者),听起来是多么不靠谱。

阵痛是注定的。

2025年5月12日,特朗普签署药品降价相关行政令

2024年,专注卫生政策的独立机构KFF给出一份民调显示,约80%的美国人认为,处方药价格过高。

不仅如此,美国医学会指出,美国正面临多种关键药物短缺的问题,包括化疗药物、止痛药物、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药物、胰岛素以及阿托品和肾上腺素等紧急治疗药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记录了3月短缺的救命抗癌药物和其他必需药品,共计89种。

短缺的另一面, 是对进口的严重依赖。2025年美国药学会数据显示:美国91% 的仿制药依赖进口,其中60%以上的原料药(API)来自中国;45%的制药关键起始原料(KSM)依赖中国供应。

来自中国的“救命药”,也许能缓解美国底层百姓看病“贵死人”的症结。但遗憾的是,政客却以“国家安全”的借口和政治目的阻挠救命药的到来,不顾美国医疗市场自身的痼疾和结构性矛盾。

前述报道指出,中国在优化药物研发流程、为民众提供更廉价且易获取的治疗方面成效显著。正如过去中国从美国创新中获益那样,美国也可以从中国的创新中受益——“美国人不应因政治因素而落在后面”。

山巅之城的阴影

这是一个位于美国最南部联邦州的医疗重镇。

在毒辣的阳光照射下,美式汽车在路上飞奔而过,两边高楼大厦是这片盛产牛仔的土地上罕见的景色。这里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儿童医院,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癌症专科医院。

这片12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位于首府休斯敦的得州医疗中心,聚集了21家医院,60个医疗研究所,4家医学院以及一系列的护士和护理学院。

本文刊登于《看世界》2025年1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