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樊振东
作者 陶恺
发表于 2025年9月
2024年8月1日,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四分之一决赛,樊振东庆祝获胜

如果一个孩子想走乒乓球职业道路,“十岁”是个检验阶段。

8月的最后一天,阔别国际赛场386 天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巴黎奥运会金牌得主、乒乓球大满贯得主樊振东,在德国萨尔布吕肯迎来了他的德国乒乓球甲级联赛首秀。

作为中国乒坛首位现役巅峰期加盟国外联赛的绝对主力,樊振东的“远征”与“留洋”在海内外备受关注。为了迎接樊振东这次首秀吸引的汹涌人潮,萨尔布吕肯俱乐部历史首次为单场比赛扩容,在体育馆临时增设了活动看台及座椅。国内视频平台也在8月下旬首次提前购置德甲转播权,相关词条更是一度登顶,霸占中外各媒体热搜。

在赛前球迷发到社交媒体的图片里,2500名观众把这座小镇体育馆的固定座位、临时看台挤得满满当当。镜头扫过,东方面孔与“樊振东加油”的中文标语随处可见——80% 的观众都是来自中国的樊振东支持者,甚至,90% 以上的观众都是为他而来。

樊振东两度出场,代表萨尔布吕肯俱乐部迎战贝格诺伊施塔特俱乐部,结果均告失利:首场迎战世界排名第302位的鲁伊斯,苦战五局,以2∶3告负;第四场单打中迎战世界排名第8位的杜达,以1∶3告负。萨尔布吕肯最终也以大比分1∶3输掉了这场比赛。

暌违国际赛事已久、征战新的联赛、适应未知的打法……世界冠军的“两连败”,既是“爆冷”,又在情理之中。

赛后,樊振东的队友弗朗西斯卡接受采访时透露,樊振东对失败的态度很职业。“在更衣室里,他已经在琢磨接下来如何改进了。”

7岁的樊振东(前左一)代表学校参加市级比赛

这位与他相处了一周的新队友,显然比过往谨慎的中国队友更快言快语——作为专业乒乓球运动员,他没有陈述对樊振东两场比赛技术相关的看法,也没有反复言说那些关于“水土不服”的陈词滥调,而是说:“今天这里的场面,我自己从未经历过。有那么多从中国专程飞来的球迷,显然这对樊振东来说肯定不轻松……要是有这么多人专程从各地赶来只为看我比赛,我今天恐怕一个球都打不下去。”结尾,他强调:“别以为中国选手像机器人!樊振东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新队友的评价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樊振东职业生涯的成就与困惑。作为有血有肉的“凡人”,樊振东曾凭借天资与勤奋从人海中脱颖而出,成为令人瞩目的“星”;生活在“玻璃房”中,面对汹涌人潮,被期待也被伤害;行至困处,转身走入新的海洋……

如何面对人海,如何回应那些或期待或揣测的目光,如何找到“我是谁”,是凡人樊振东始终要面对的课题。

“全被那小子干趴下了”

今年4月4日,樊振东曾经的主教练吴敬平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一段18年前的视频。画面里,2007年、年仅10岁的樊振东与斯洛伐克职业选手对练。彼时,他身高超过球台不多,但反手技术已经十分纯熟:劈长后反手直接发力反拉,动作流畅漂亮,进攻势头强劲。吴敬平评价:“反手进攻的意识不输现在的运动员……

这是近几年才有的先进技术,而他在18 年前就在运用。”不只是意识的超前,还是“小豆丁”的樊振东反手击球时“从后往前下发力”的完善动作要领,对于许多成年职业选手来说,尚需要反复琢磨练习才能达成。“这就是天赋,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吴敬平毫不掩饰对爱徒的欣赏。

见识过少年樊振东在乒乓球方面展现出天赋的人,会用“天降紫微星”这类夸张的方式来描述惊艳。

甚至,在培养他走向乒坛巅峰的起点广州,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不成文的理念:如果一个孩子想走乒乓球职业道路,“十岁”是个检验阶段。如果孩子到了十岁还打不过业余高手,基本就无需继续培养了。

这个说法,源于与樊振东有关的“都市传说”:当年,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二楼乒乓球培训基地,还是“小孩”的樊振东横扫了所有在这里打球的业余高手。

更广为流传的少年传奇,发生在2011年。那一年,乒乓球国家二队要出国比赛,准备在比赛前找个省队练手,他们到了八一队,与14岁的樊振东相遇。20多名国家二队队员轮番上场,被14岁的樊振东打得“落花流水”,唯有周雨勉强赢下一局。面对意料之外的惨败,国家二队的教练非常生气,要求所有二队成员全部归队接受集体惩罚,包括因伤休养未与樊振东交手的队员——惩罚内容是罚跑一万米。

2007年,10岁的樊振东与斯洛伐克职业选手对练

他场上的表情没有变化,很难读懂他在想什么。

“我们整个二队全被那小子干趴下了。”14年后,当年惨败的尹航和因腰伤缺席对阵但没逃过一万米惩罚的程靖淇连线直播时,仍然对樊振东的“毒打”记忆犹新。

“如果你见过真正的天才,就会平静接受这个现实。是的,樊振东就是这样的天才。”当年勉强赢下一局、后来与樊振东长期搭档双打的周雨这样说。

这场被戏称为“万米惨案”的对决过去半年,樊振东破格入选国家二队。八个月后,他又直升一队,创下国乒男队最快晋升纪录。

能够维持传奇、从人才济济的“国球”运动中脱颖而出,只靠天赋显然无法走得长远。在樊振东的成长中,“异乎常人的努力”,始终是与其天赋相匹配的关键词。

樊振东的启蒙教练、广州市海珠区少年宫乒乓球教练杨碧瑜和文浩光多次向媒体说起他们对5岁樊振东的印象:胖嘟嘟的,可爱、听话、文静,从接触乒乓球开始,练球就很认真。

作为乒乓球“小豆丁”们的启蒙阶段教练,文浩光经常对小家伙们说,乒乓球打基础阶段特别重要,要是在这个阶段不吃点苦,“将来打球一辈子都苦”。

而樊振东就是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努力的孩子。文教练让他一个动作练习十五分钟,他会练习半个小时;别人一次训练300个球,他要打到600个球才停下。强度拉满之外,樊振东的“出勤率”也极高:彼时,少年宫乒乓球室周一到周日都开门,只有国庆、春节这样的日子才会放几天假。

本文刊登于《看世界》2025年1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