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对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如何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提升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巩固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绿化建设工作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2021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指导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的纲领性文件——《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为我们开展科学绿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步形成了科学绿化的共识,积极探索开展科学绿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科学绿化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当前,个别地方还存在违背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不尊重群众意愿,不注重厉行节俭,不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靠行政命令瞎指挥,急功近利搞绿化等问题。
有的为了追求绿化建设快速见效、一蹴而就,大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让“大树进城”,盲目跟风引进外来树种,但由于苗木成本高、养护难、不易成活,加重了地方财政负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有的假借生态建设的名义搞生态损毁活动,严重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一系列恶劣后果;有的地方绿化建设搞形式主义,“年年造林不见林”,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有的城市为争取“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各种荣誉,不考虑当地的国土空间实际,片面提高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等评价指标,造成了生态失衡和“绿色浪费”的问题,却没有给人民群众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绿色福祉。
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主要还是政绩观不正确,没有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特别是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注重绿化政绩本无可厚非,但这些政绩必须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必须着眼于解决绿化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必须坚持“两山”理念、尊重发展规律、牢记人民至上,必须锚定绿化蓝图、持续奋斗、久久为功,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和优质生态产品的需要。
科学绿化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自然规律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内部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人改变、创造或消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