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卷的文学表达(评论)
作者 刘涛
发表于 2025年6月

加缪《局外人》描写礼崩乐坏之际,有人觉得世事、传统事不关己,故淡然置之、高蹈远引,这种“新人”被称为局外人。陶纯的《局内人》则反之。

“局内人”一语双关。此局首先是实指,小说聚焦于某委办局的日常和工作生态——局长建群、随时发通知,处长监督,科员随时表态、反馈,以此断定是非、判断贤愚。小说以张一元被规训的过程为线索,写他从一个局外人变成了局内人、从一个正常人变为病人,同时也展现出该局的总体状态和其他局内人的不同心态。张一元被规训的过程就是一个被异化的过程。始之,他对局内微信群江湖敬而远之——“他很不习惯,很不习惯。一句话,他不大积极,甚至有点抵触。”但经历了处长谈话、父亲现身说法、同事劝说、师弟启蒙、“事故”教训等,他“痛定思痛,决心洗心革面,端正态度,把这块短板补上”,最后竟然“看手机上了瘾,随时盯着局群,整天提心吊胆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怕误事,更怕出错”。 规训的成果就是关注局群动态成了张一元生理性反应,听到短信觉得“像接到命令似的”。

本文刊登于《北京文学》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