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里座无虚席、演出市场人满为患、演唱会门票供不应求、户外音乐节人头攒动……文化消费成为当前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来自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收入达到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年1月28日至2月4日,2025年春节档总票房达95.10亿元,创造5年来的新高,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的纪录。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支菲娜向前来采访的《经济》杂志记者表示,2021年春节档的票房为78亿元,2022年为60.35亿元,2023年为67.58亿元,2024年为80.16亿元。她认为,2025年的“开门红”,显示出中国电影市场的强大韧性和消费潜力。
随着居民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和改善,包括演出在内的文化消费正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拉动着内需,释放出强劲活力,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在北京,在环京地区,不同的演出形式也在异彩纷呈,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着力量。
希肯:新三板挂牌演出企业精品剧目多
成立于2000年的希肯国际文化集团下属北京希肯琵雅国际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成功挂牌新三板,是北京第一家挂牌的中外合资演出企业。2025年6月上旬,记者来到这里采访。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满满一墙面的精美剧照和演出海报:话剧《辅德里》《上甘岭》《德龄与慈禧》,舞剧《云南印象》《孔雀》《云南的响声》等。在这一面墙的对面,则摆满了各种奖状、奖杯,记录着他们坚实的足迹。
“这是我们团队20年来的心血和梦想,进步和成长。”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这样告诉记者。据他介绍,成立25年的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致力于中外文化演出交流活动,从事话剧、音乐剧、舞剧、音乐会、演唱会、儿童剧及非剧场空间演艺等文化演出及文旅项目的投资、创制、运营。演出轨迹遍布全国23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百余家剧场、剧院及演艺新空间。他们先后投资制作了一系列适应国内外演出市场的文化产品;邀请海外院团及艺术家赴华交流,引进海外经典剧目,推动了国际文化交流,同时还将国内文化产品输出海外,举办了万余场国内外精品演出,众多作品荣获多项政府和行业奖项。这其中的关键之处、亮点之作是,将《孔雀》《云南映象》等众多经典作品推向国际舞台,向世界推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国外的观众透过中国的文艺作品,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动人故事。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道路,希肯国际文化集团多年来深耕文化演出领域,为中国的演艺舞台奉献了许多优秀的国内外精品剧目。投资、出品杨丽萍舞剧《孔雀》《云南的响声》,何冀平编剧的话剧《德龄与慈禧》,舞台剧《魔幻时刻》,靳东总策划、王延松导演的话剧《温暖的味道》,原创话剧《红高粱家族》,“建党百年献礼作品”《辅德里》《上甘岭》,刘震云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一句顶一万句》,葛优领衔主演的老舍话剧《西望长安》,音乐剧《夜半歌声》,中英联合出品制作、伦敦西区驻演的舞台剧《攀越冰峰》等舞台精品和文旅产品等。
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运营推广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春之祭》,爱尔兰国家舞蹈团的《舞之韵》,中国舞蹈“荷花奖”获奖剧目、大型原创舞剧《努力餐》,龚琳娜“行走的声音”国风音乐会,俄罗斯国立模范交响乐团音乐会,斯洛伐克国家交响乐团音乐会,莫斯科经典芭蕾舞团《天鹅湖》,澳大利亚管弦乐团歌剧音乐会《图兰朵》,改编自丹尼尔·凯斯同名小说的中文版音乐剧《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等,好戏连台,异彩纷呈,为文化产业提振消费做出了贡献。
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还有个原创流行音乐品牌——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多年来已邀请200余组艺人,奉献了300余场高水准的流行音乐演出,世界钢琴巨星马克西姆、世界著名演奏家雅尼、日本国宝级音乐大师谷村新司、俄罗斯海豚音之王维塔斯、享誉世界的电影音乐大师岩井俊二、中国校园民谣教父老狼、中国香港男高音莫华伦、中国著名女歌手叶蓓、“迪斯科女王”张蔷、知名摇滚乐队新裤子、国风乐团自得琴社、鹿先森乐队、中国著名流行男歌手徐均朔等众多著名音乐家倾情奉献,线下观众累计超百万人次,线上关注流量破两亿。
希肯国际文化集团在积极拥抱时代变革之时,突破传统剧场边界,在“域见未来”沉浸式戏剧文化体验中心,模糊观演界限,实现了艺术与科技共舞;打造了《猫神在故宫》等演艺新空间,让文化叙事在古老宫墙与现代消费场景中无缝流转;引进的比利时先锋剧团沉浸式心灵剧场,以《一个人的游戏》《一个人的微笑》探索情感疗愈新维度。而以“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为舞台,累计上演的300余场高水准演出,莫华伦的华美高音、新裤子的摇滚热浪、自得琴社的国风雅韵在此激荡共鸣,线上线下观众数百万计,证明了文化消费市场蕴藏的磅礴动能。安庭表示,文化强国,需要产业筋骨强健,需要创新引擎轰鸣。希肯,以融合之力为文化肌体注入了蓬勃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