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消费具有覆盖领域广、附加值高、联动性强、扩容空间大等特征,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一个均衡、可持续、有韧性的经济结构必然要有强劲的服务消费为支撑。经济结构的高级化过程同时也是服务消费在内需中份额持续提高的过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挥服务消费对扩大内需的牵引作用。《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积极发展服务消费。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扩大服务消费。《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分别对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重点领域、具体任务举措进行周密安排和部署。接连出台的政策文件为服务消费扩容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国服务消费扩量提质空间巨大
实物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型是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成熟的重要标志。国际经验表明,一国消费形态将经历实物消费主导、实物和服务消费并重、服务消费主导几个阶段。当人均GDP迈入1万—1.5万美元的中高收入阶段时,国民消费结构中实物消费增速放缓,服务消费加速增长,对经济贡献度持续提升。当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时,服务消费将成为主导性消费。我国在2019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2024年达到1.3万美元以上,服务消费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13—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由0.5万元提升至1.3万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从39.7%提升到46.1%,且前者增速明显高于后者。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7.4%,已经连续5年保持7%以上增速,服务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63.2%。服务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消费占比依然偏低。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居民消费结构中服务消费支出占比已经超过50%,逐渐进入了服务消费主导阶段,至今服务消费占比稳定维持在65%左右,其他发达国家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历程。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比重仅有46.1%,在消费结构上,教育、医疗、居住等基础性、刚性消费需求占据较大份额,挤压了服务消费升级空间。即便不考虑消费结构,在我国当前所处人均GDP阶段,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消费支出占比已经超过了50%。到2035年,我国将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人均GDP达3万美元以上,届时我国服务消费占比有望达到60%以上。未来10年,发展型需求、享受型需求、个性化需求将进入迅速增长阶段,是服务消费市场扩容提质的黄金期。
制约我国服务消费潜力释放的两个问题
总体看,支撑我国服务消费扩容的经济基础、消费群体、产业供给能力等条件基本成熟,政策支持、软硬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要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必须解决好民众消费预期不稳不敢消费、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消费信心不足两个关键问题。
消费预期不稳。从需求侧看,稳定的消费预期对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消费规模具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