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那头的声音掩不住喜悦。小学老师李志宇说,自己欠下的15万元外债终于要还清了。这一切得益于自己的副业—空调安装和维修。
他算了下,最近三个月,这份副业的收入有5万元,“相当于我刚开始做老师一年的收入了”。暑假很快就要开始,教师们的副业在本职工作之外另寻副业,在一些教师眼里,是缓解收入压力的方法,也是他们在教育生态变化中的另一条“退路”。文∣黄泽敏行业旺季将至,而他也真正有时间全身心投入。他对此充满期待。
李志宇有双重身份。一个是公立小学体育教师,另一个是空调安装、维修工。
这是两份很不一样的职业。在学校,他面对的是一群面庞稚嫩的孩子。而离开学校,他常面对空调里发臭的老鼠尸体、难缠的客户和显而易见的轻视。
过去,教师这份工作一度被视为“清闲活”,有寒暑假,享受相对稳定的岗位和福利,也拥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即便如今有大量教师倾诉职业地位的变化,“铁饭碗”带来的安全感,仍吸引了不少人入行。
但现在,不少教师却开始在本职工作之外另寻副业。在他们眼里,这是缓解收入压力的方法,也是他们在教育生态变化中的另一条“退路”。近期,“教师过剩”200万人成为热议话题,被“优化”的隐忧之下,不少老师已经开始探索“退出”的底气。
兼职“红线”
这三年,李志宇的皮肤晒得更黑了。
李志宇是山西省西南部一所公立小学的体育老师。平时,他在学校里给孩子们上体育课,一周10—12节体育课,几乎都得站在阳光底下。
但更猛烈的紫外线照射来自副业。三年前,表弟的空调销售店人手紧缺,他去帮忙打下手,从此入了行。教师工作之余,他不是站在梯子上面对故障的空调,就是悬挂在建筑的玻璃窗外。
入夏后,久不运作的空调被重启,因“故障”而需清洁、维修的订单变多了。
一些空调堆积了厚厚的灰尘、污垢、毛发,风吹出时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也有的空调内部布满蜘蛛网,躺着死老鼠,甚至有小鸟筑的巢,导致无法使用。

“把空调洗干净,一打开就能用,效果还跟新空调差不多,那时候会特别快乐。”李志宇享受“维修”带来的成就感。重要的是,这份工作的反馈也来得很及时—费用即刻进账。
早在多年前,行业内就出现了兼职现象。在舆论场上,教师兼职曾被贴上“不务正业”“师德风险”之类的标签。
问题也随之而来,老师校外做兼职,是否违背相关规定?首先明确不允许的是教学类兼职。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明确禁止教师组织、参与校内外有偿补课,或为校外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教师可以做什么样的兼职,不同学校可能面临不同的执行标准。
李志宇说,自己所在学校态度相对宽松,有不少女同事摆摊卖茉莉花手串,“这种是被允许的”。而李志宇这份兼职算是“打了个擦边球”,但也被允许。他说,编内教师不允许入职别的公司。他没有在表弟的公司办入职,俩人没有直接形成雇佣关系。但有安装空调的活,表弟会派给他,并直接现金日结当天的工资。
维修空调则属于他自行去接的“私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