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外之音
我是河边小公园的常客,只要在家里,都会一天不落地到这里走路。平日里的生态长廊公园,每当暮色穿过长椅的木纹时,弦管声便从紫藤架下、青石板旁漾开。
二胡先颤巍巍地探出半阙调子,尾音像未系紧的风筝线般飘摇;琵琶应声而起,指尖扫过琴弦,迸出碎玉琳琅的清响;竹笛冷不丁斜刺里穿入,笛音婉转如林间惊雀。这些音色撞在一处,似打翻的调色盘般杂乱无章,却又在你来我往的即兴碰撞中,谱出独属于老人们的热闹与惬意。
中华民族的民间音乐体系,是一座蕴藏丰富、瑰丽多采的艺术宝库。但是一说起它的风格构成和艺术流派时,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京韵大鼓、四川清音,或者河南坠子、山东琴书、天津时调,等等。其实,上海人对于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保存与发展,也同样做出过自己的独特贡献,其间尤以江南丝竹脍炙人口,最为显著。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财富生活》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