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成功离不开心理韧性
作者 彭凯平 后藤俊夫
发表于 2025年6月

巴菲特曾说:“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平庸企业的敌人。”无数的事实案例证明,所有基业长青的企业都是长期主义的坚守者,越是在艰难时期,越要坚持长期主义。

从心理学角度讲,我们认为长期主义的心理储备应该包括希望、乐观、心理韧性、幸福感和福流体验等内容,我们将其统称为“心理资本”。为企业的长期主义储备心理资本,最需要的就是心理韧性——伟大的企业家能够将事业做到极致,其背后有一种共同特质,就是必须能抗住这些压力,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是保证企业长期主义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什么是“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通常指个人面对逆境和困难时能够独立做出理性的、建设性的、正向的选择,在处理方法上具有韧度和柔软性。举例来说,心理韧性就像竹子压弯后立即反弹的恢复力、网球凹陷后弹回的反弹力。一句话解释,心理韧性就是在严酷环境下的心理适应力。它是个人的一种资源和资产,是从逆境、矛盾、失败中恢复常态的能力。在心理学上,它被认为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

200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安杰拉·达克沃思通过在西点军校的研究发现,一个人成功的核心要素,不是智商,不是情商,不是家境,更不是所谓的考试成绩,而是这个人坚韧不拔的心理韧性。心理韧性,其实是企业家成功的一个支柱。那些能够从逆境中挺过来、熬过来的企业家,都非常坚强,非常乐观,他们具备对命运不服输的抗争精神。

我认为心理韧性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复原力,也叫心理弹性,指人们在痛苦、挫折、磨难、打击、失败、压力的挑战下,能够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说:“生命的伟大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失败后能再度崛起。”生命的反弹力和韧性,是我们笑对人生的基石。

第二,坚毅力,指面对长远目标时体现出的努力和耐力。心理学家安吉拉·达克沃思称之为“坚毅”(Grit)。“Grit”在英文里的本意是砂砾,引申为无论怎么碾压都不变形、不走样。坚毅就是学会面对失败和对抗逆境,并在此过程中提升抗逆力、锻炼意志力,这也是人一生最大的资本。就像达尔文所说:“生存下来的往往不是最高大、最聪明的,是适应环境变化最强的物种。”

第三,创伤后成长,指从失败中学到成功的经验,从打击中得到进取的力量。尼采曾说:“杀不死我的都会让我变得更强大。”这再一次给我们启示,能在危机中不断成长,我们才能更容易成功,不要怕变化,不要怕挫折,不要怕折腾,这些过程会让你心中更有力量。人不是被过去的经历决定的,最主要的是对未来的希望和奋斗的精神。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真正能够走到最后的人,靠的一定是心力。在日本,有种工艺叫金缮,是指用金粉来修补破损陶瓷器、漆器。被修缮的物件重新复合为一体而且更加坚固,因为金粉对裂痕处的醒目修饰,让修好的物件有了一种别具一格的美感。人们发现,修缮后的物件反而更美丽。这其实蕴含着一种人生哲学,就是坦然接受过错,用更好的方式修补伤疤并展示出来,将会获得更完美的成长。

心理韧性是企业家巨大的无形财富,也是企业家能够完全自我控制的最有价值的资本。心理韧性受到遗传的影响——有的人天生乐观、快乐、耐磨。但遗传的影响只占20%~30%,更多的是靠经验、经历和后天的努力,例如学习、交流、沟通、表达,还有亲情、友情、爱情,对心理韧性的提升都有帮助。人需要互相合作、互相成全、互相体贴,单打独斗做不成事。另外,还有环境因素——你再努力、再有韧性,可遇上天灾人祸,也有可能崩溃,但这不超10%。市场经常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企业家需要认识到这种风险,以坚韧的内心应对激烈的竞争、变化的世界。对企业家来说,当危机来临,我们无处逃避,只能在承受的同时快速适应这一状况,并做出积极应对,这是现代企业家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心理韧性有六个重要特质。

·特别积极的认知风格。大部分时候决定我们生活幸福的要素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乐观的情绪调节。情绪的起伏波动是很正常的,人不可能没有消极情绪。关键是,当我们遇到消极情绪时,如何快速复原,这才是重要的。

·健康的身心状态。看起来朝气蓬勃、走路虎虎生风的人,心理韧性大都很强。如果一个人总是躺着、睡着,那相对来说其心理韧性可能较弱。

·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有用、能成事——这是非常重要的。

·解决问题的行动精神。有了想法之后能否付诸行动,也是心理韧性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文刊登于《董事会》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