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渊的凝视与市值管理的禁区
作者 王志刚
发表于 2025年6月

如果对充满变数的“市值”过久凝视,会否让你投身股海,突破合规红线?规则的红线已然划定,内心的贪婪是否放下了呢

2025年3月,财经媒体《经济观察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了一起董秘涉嫌敲诈上市公司的刑事诉讼。检察机关指控上市公司安靠智电原董秘黄节根,私自修改与安靠智电签订的《绩效协议》,并以安靠智电存在财务造假问题,不能保证其2022年半年报内容真实、准确、完整等相要挟,向公司提出巨额财产要求。

所谓“巨额财产要求”,正是黄节根要求公司履行《绩效协议》约定的奖励股票。黄节根认为,因公司违反承诺,未实现季度归母净利润均同比增长20%以上,导致他无法完成三年内市值提升目标考核,要求兑付100%绩效奖励股票21.06万股。据称黄节根在谈判期间,提出新签《投资者关系管理协议》,4年内实现公司市值160亿元,奖励其200万股股票,每年200万元活动经费。公司提出补偿200万元,黄节根坚持要求履行《绩效协议》,公司须支付相当于奖励股票价值的800万元。双方谈判破裂,并对《绩效协议》中每季度利润同比增长20%以上约定的真实性发生争议。公司董事长选择报警,称黄节根对公司敲诈勒索。

检方对黄节根的指控还有一项是以公司财务造假为由,要求公司赔偿两家投资机构因购买公司股票的全部损失。据称黄节根因对公司增长有信心,在路演中对投资人表述乐观,吸引了多家投资机构持股,后因公司股价大幅下跌,这两家投资机构亏损两三亿。黄节根称,为稳住股价,多次建议公司少量回购股份,却得不到同意。黄节根担心自己的市场口碑被毁,压力大,持续失眠,于是建议公司赔偿两家投资机构的损失。

引发上市公司内部冲突的是半年报的披露。安靠智电2022年半年度报告筹备期间财务部门出具了三份财务报告,直接影响了黄节根对定期报告的信心。江苏证监局的要求整改和警示函,说明公司确实存在财务差错和内控方面的问题。黄节根根据证券法规定,提交了无法保证半年报内容的书面确认意见。但在半年报提交董事会审议和披露的前夕,发生这样一场以高管市值管理业绩奖励兑现为焦点的博弈,不由得让人对各方的真实目的产生疑问。

笔者从这一事件中看到的是,上市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大股东、董事长、董事会秘书对“市值管理”的痴迷。

闯禁之析:存在严重的认知误区、盲区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说:“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市值管理追求公司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的良性互动,目的是实现投资者回报与市场稳定。本是由上市公司战略推进、造福全体股东的市值管理,却在某些情况下,成为少数人实现个人利益,甚至操纵市场、收割股民的“股价管理”。或许正是对充满变数的“市值”的过久凝视,终让一些上市公司董事长、董秘投身股海,突破合规红线,不惜以身试法,走向违法违规甚至犯罪的深渊。

2010年至2015年,先后有13家上市公司董事长或实控人,为了管理自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与二级市场的风云人物、“私募一哥”徐翔建立所谓“市值管理”合作关系。上市公司人员在徐翔等“市值管理专家”的指导下,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节奏,迎合“石墨烯”“机器人”等行业风口,制造“高送转”“股权转让”等市场热点,根据股票走势发布利好消息。徐翔团队则凭借内幕信息的优势和资金优势,使用旗下私募基金及其控制的证券账户,连续买卖、拉升股价后,以大宗交易的方式接盘上市公司股东减持的股票,在二级市场出售获利。大宗交易减持股票股价超过约定底价的部分,上市公司股东和徐翔按照约定的比例分成。

在“市值管理”的旗号下,上市公司少数内部人通过操纵信息披露、内外勾结内幕交易、操纵市场,顺利完成大股东的股票减持和获利,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权益,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例如,文峰股份董事长徐长江通过与徐翔合作,减持套现获利51.49亿元。

本文刊登于《董事会》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