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为什么要跑马拉松
作者 荣智慧
发表于 2025年5月
4月19日,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天工队选手天工Ultra(左二)在比赛中冲向终点

北京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把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吹”晚了一个星期。

4月19日7时30分,比赛在南海子公园南门开跑。2万多名人类跑者和20多支人形机器人赛队冲出起跑线,挑战21.0975公里赛程。

显然,机器人的跑步能力与人类相去甚远。目前半程马拉松最佳纪录为56分42秒,顶尖选手配速为每公里2分40秒,而此次夺冠的机器人“天工UItra”的平均配速为每公里7分37秒,相当于人类业余选手的中游水平。

有趣的是,很多意外出现的“乐子”,反而让公众对这一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一听队名就在“整活”的“巴音布鲁克永远的王”,有一种大学生辩论赛“啊对对队”“我竟无言以队”的欢乐感。

有的机器人累到“掉头”,最后顶着胶带粘上的脑袋完成全程,可谓“轻伤不下火线”。有的机器人穿29码跑鞋上阵,比没穿鞋的效果好太多,属于“穿鞋的不怕光脚的”。

换句话说,机器人跑不过人类不要紧,万事开头难。但是,大家还是需要知道,这么一趟跑下来,火热的中国人形机器人“赛道”到底是什么水平?

需要一场马拉松

4月19日一早,大大小小的机器人开始在起点线等待,场内外充满着快活的空气。

机器人里块头最大的,是“天工UItra”和“逐日行者”,身高都是180cm。最矮的是“0306小巨人”,只有75cm高,重10公斤。最重的是“轩辕”,高172cm,体重88公斤,跑马拉松显然不太有优势。

就跟赛马差不多,赛前有几位机器人特别被人看好。比如“行者二号”,是首个行走距离突破百公里的足式机器人,续航长达6小时以上。“小顽童”奔跑姿势接近人类,能在复杂地形中实现能量回收和自适应步态。“天工UItra”,最高奔跑速度达12公里每小时,具备运用视觉感知的移动能力,能跨沟过坎。

比赛期间,机器人的跑道和人类跑道是分开的,各跑各的,互不打扰。

宇树机器人起跑就摔倒了,好在“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它原地来了一个鲤鱼打挺,起身后还跟观众举手打了个招呼,继续跑。

因为在春晚扭秧歌,宇树机器人被寄予厚望,但“开场摔”实在有点“掉链子”,宇树官方特意出了公告,解释说这都是第三方团队带去参赛的,言下之意是别人“调教”得不好。

本文刊登于《看世界》2025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