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式咖啡”改名“加拿大咖啡”。抵制美国产品,抵制Netflix和Disney。取消赴美旅行计划。卖掉美国房产,放弃美国国籍……
过去一段时间,美国和加拿大这一对“模范邻居”的关系急转直下。随着特朗普对全世界无差别舞动关税大棒,还声称要把加拿大变成“第51个联邦州”,加拿大的反美情绪就爆发了。
抵制美国不是加拿大独有现象。远在欧洲,美国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的销量断崖式下跌。法国人号召停止购买可口可乐。在德国,64%的民众希望尽可能避免购买美国产品。在丹麦,大量用户退订Netflix,转向北欧本土流媒体平台Viaplay。
特朗普上台才100天,美国不仅没有变得伟大,其商品、服务、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全世界成了“过街老鼠”,曾经亲密无间的盟友,纷纷举起了抵制的大旗。
自冷战以来,美国政治学者约瑟夫·奈教授提出美国除了要靠军事和经济“硬实力”,还要用“软实力”让全世界“折服”:让世界艳羡的科研能力,多年标榜的自由多元的生活方式,乃至输出到世界各地的美式流行文化。
当特朗普抡起大棒对全世界一通暴击,美国的形象轰然坍塌,苦心经营大半个世纪的软实力,也开始蒸发了。
“阻止特朗普大联盟”
裂隙其实早就出现在有着特殊关系的“好兄弟”—英国身上。社交媒体上,英国人呼吁取消原定9月的特朗普访英之约。一些组织宣称,如果特朗普真的到访英国,将会组织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示威活动。
英国人对特朗普的厌恶,早已有迹可循。
“特朗普身上缺少那些英国传统文化上珍惜的特质。譬如,他没有品位、没有魅力、没有冷静、没有信誉、没有同情心、没有机智、没有热情、没有智慧、没有细腻、没有敏感、没有自知之明、没有谦逊、没有荣誉感、没有优雅。”
这是英国作家Nate White若干年前发布的批判特朗普个人特质的文章。如今,这篇文章在英国又获得了新的关注。文章与其说批判了特朗普的个人形象,不如说是抒发了一定数量的英国人对特朗普代表的那个美国的真实看法。
这篇在5年前写成的文章,仿佛如有先见之明那样,描述了当下特朗普第二任期下的美国:一个霸凌者。而更坏的是,当面对更强大的人,“他又会突然变成一个畏缩的跟班”。
YouGov的民调显示,特朗普在英国民众的支持率只有16%,在英国人心目中的外国领导人排名榜中位列20。另外一个英国民调机构“More in Common”,在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后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5的英国受访者对特朗普不抱好感。
受访人群对特朗普使用最多的形容词分别是“蠢蛋”“危险”“搞笑”和“自恋”。
作为跟美国有着“特殊关系”的传统盟友,英国人面对这位“注定会给对手出阴招”的“无赖总统”,又不得不抱着“捏着鼻子”的态度,与之共处。
特朗普上任后,英国首相斯塔默是最早一批前往白宫的外国领导人,还递交一封英王查尔斯的信,邀请美国成为英联邦的准成员。特朗普也掩盖不住对英国王室的“奇怪崇敬”(strange reverence for royalty),还在社交媒体上大声“示爱”:“我爱查尔斯国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