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发现国外举办了中国祭祀用品的展览,如果不是得知日本人的身后事离不开中国产品,我们不会意识到,祭拜时所用的冥币、纸扎,以及棺材、墓碑等中国殡葬产品,正凭借独特的优势走向世界,在全球殡葬业的版图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从日本到欧美,中国殡葬产品和服务逐渐崭露头角,在这个特殊的赛道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离不开中国的日本殡葬业
在福建东南沿海,有一个人口仅80多万的小县城—惠安,它在日本墓碑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据相关数据统计,惠安目前占据了日本墓碑市场90%的份额,年产值接近20亿元人民币。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掀起的“修墓潮”使得墓碑需求呈井喷式增长,原材料花岗岩供不应求。最初,日本选择从韩国进口花岗岩,但随着韩国石材停止出口,日本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而福建,抓住了这次产业转移的机会。惠安人凭借敏锐的商业洞察力,成功获得首张日本订单,自此开启了长达30多年的市场深耕之旅。
惠安的成功绝非偶然。当地花岗岩资源储量惊人,超过1亿立方米,品种丰富且质地卓越,历经岁月洗礼仍能保持优良特性。
更为关键的是,惠安的石雕技艺源远流长,可追溯至1 600多年前的晋朝。2006年,惠安石雕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民英雄纪念碑、美国华盛顿马丁·路德·金纪念碑像等都蕴含着惠安工匠的精湛技艺。
为满足日本市场日益严苛的要求,惠安不断创新,融合现代激光雕刻与传统影雕工艺,引入五轴联动水刀切割机,将石雕误差精准控制在0.1毫米以内。
如今,惠安拥有80多家墓碑加工企业,3万余名从业人员,其石材厂的一举一动,都对日本墓碑市场有着深远影响,一旦停工,日本逝者的下葬流程都可能受阻。
与惠安遥相呼应的山东曹县,在日本棺材市场同样占据主导地位。根据曹县当地政府2024年公布的经济数据,曹县拥有2 500多家棺木企业和5 000多位相关个体户,年产值超30亿元人民币,日本市场超90%的棺木由曹县供应。
曹县与日本棺材产业的紧密联系,得益于双方在丧葬文化上的深度契合。日本受中华祭祀文化影响深远,对棺椁形制极为讲究;加之当地火葬习俗要求棺木须与遗体一同焚烧,因此形成了对轻便易燃木材的特殊需求。曹县素有“中国泡桐加工之乡”的美誉,丰富的泡桐资源和可观的年采伐量,恰好满足了日本的需求。
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之一,曹县拥有悠久的棺材制作历史,技艺传承深厚。当地匠人不仅拥有祖传绝活,还不断推陈出新,打造出樱花棺材、镀金棺材等高端产品,甚至推出HelloKitty、哆啦A梦等主题动漫棺材。
在价格方面,曹县棺材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价格仅为日本本土产品的一半甚至更低,再加上72小时全日本配送服务、精准的尺寸把控、贴心的“合页静音设计”以及便捷的电商销售渠道,全方位满足了日本客户的需求,赢得了广泛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