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狂奔,更要及时踩好刹车
发表于 2025年5月

雷军最近很头痛。2025年3月29日晚,3位女大学生在高速路上殒命,小米SU7智驾接管时间旋即引发热议。当天,雷军刚在一场新能源车的权威大会上发言,“所有人都说小米造车太晚了,现在看来可能是刚刚好”。

失速的网红车撞向的是群体情绪的反应堆。怀疑、抵制、追责在24小时内形成箭雨,刺向小米靶心,也刺破正在紧张布阵的一系列计划:小米智能门店开拓、Ultra量产交付。更刺穿无形中被举过头顶直抵天花板的信任。

企业的运营折射到现实,就像真人秀或者小品,赢得掌声和饱受诟病是每个企业的宿命。无论哪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联想、万达、海尔、腾讯、百度、万科,社交媒体为每个人分发microphone,势必会在各种传播通道留下声音。风光无两和审判问责是一把双刃剑的两锋。

企业该怎么办?这时候,除了考验反应和续航力,更应该反思,问题的根在哪里?

近年来,企业的互联网表达越来越成为潮流,新能源车在这条高速赛道极速起跑,推平燃油车百年壁垒引发惯性狂欢,更要警惕刀锋的另一面。懂得适时按下暂停键,去反思哪些要素不可或缺,去回溯由历史缔造的标准,比如德系车100年工匠精神和7年磨一款车型的愚“慢”,才是从0到1之后的当务之急。

当规则和标准尚待建立,供应链把关、产品开发周期设定、营销话术规范都须重新梳理。刚从马车上下来就坐进飞速进化的驾驶室,是否遗漏了一些必要的“仪式感”?驾驶员和方向盘都没做好准备时,就习惯性放手,靠物理设置的理想模式开英雄车,催熟的可能是苦果。

当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时,不要搞二元对立,要融合;今天进入社群营销时代,互联网基建创造的数字增长奇迹和直播间“3、2、1”上架的非凡影响力,却拽着新能源汽车一步跨越好几个周期。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是互联网这把双刃剑的残忍,它割伤彼此,令骂战不停。再次强调,安全问题不能被“健忘”,车是“铁包肉”的大玩具,不是普通商品。在这个信息横流,新旧交替界限越来越“浅”的时代,稍不留意,丝滑进入的不是天堂,而是深渊。

人身安全如此,企业发展亦如是。

本文刊登于《商界》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