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泊尔的文化地标:帕坦杜巴广场博物馆
为了体验洒红节的欢乐,我启程前往一个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背面的国家——尼泊尔,这次行程我选择了轻巧便携的松下 LUMIX S9,同时配备了重约 413g 的L 卡口 LUMIX S-R 28-200mm F4-7.1MACRO O.LS. 。
在等待洒红节开启的前一天,在加德满都古城里闲逛,参观了一座比古城干净百倍的博物馆——帕坦杜巴广场博物馆(Patan Durbar Square Museum)。它以“建筑即展品”的独特形态,成为探索尼泊尔古代文明不可错过的文化地标,是该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广场始建于 17 世纪马拉王朝时期,曾是帕坦王国的皇宫核心区,1979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博物馆主体由昔日的皇家宫殿改建而成,与广场上密集的神庙、佛塔共同构成露天建筑博物馆群。
作为纽瓦尔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博物馆完整保留了马拉王朝的宫廷生活图景与宗教仪式空间。其砖木结构建筑群历经1934 年大地震与多次修缮,仍遵循传统工艺修复,成为研究喜马拉雅地区古代建筑技术、宗教艺术与社会形态的活体标本。
帕坦杜巴广场博物馆的宣传画使用的是释加牟尼佛陀铜像,这尊铜像见证了纽瓦尔工匠将宗教虔诚转化为金属诗篇的巅峰技艺,其触地印手势凝固的不仅是佛陀证悟的瞬间,更是喜马拉雅佛教艺术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佛像呈现标准的“触地印”(Bhumisparsha Mudra)禅定姿态,象征佛陀在菩提树下战胜魔罗、证悟真理的瞬间,造像风格融合了北印度帕拉王朝与西藏夏鲁寺艺术特征,反映 15 世纪尼泊尔作为佛教艺术中转站的地位。底座铭文提及的供养者阿难陀·马拉,正是推动帕坦成为纽瓦尔佛教艺术中心的关键人物。
洒红节快乐!Happy Holi!
到达的第二天,正式开启洒红节。在广场上,我被卷入人潮的漩涡,靛蓝与玫红的粉末在头顶形成小型“蘑菇云”。震耳欲聋的鼓声激发着每一个参加洒红节人的欢乐神经,舞动着、呐喊着、欢呼着,在这里我抓拍了无数的生动面孔,也被许多人温柔地轻抚撒粉面颊,祝福一句“happyholi”,五颜六色的我也成了欢乐的一部分。
阳光直射的广场上人如潮涌,面对拥挤的人群,只能举起相机盲拍,还好LUMIX S9 加上镜头总重也就不到 820g,让我可以一直轻松高举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