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影像发声的时代
——第十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寄语
邵忠,2025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主席
超媒体集团创办人、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
摄影的诞生是人类一次伟大的革命,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影像发现生活的美好,记录人类社会的变革,改变世界;影像的力量源于记录真实,影像的魅力在于展示我们生存的世界,公众将感受影像,见证影像“发现,记录和改变”的力量;摄影师是影像的诠释者,一位优秀的摄影师是艺术家,更是哲学家。
影像艺术绝对是艺术与科技的产物。在人类进化诱因的媒介中,艺术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审美是人们首先获得了意识,然后又加以升华的一种手段。艺术受到了科技的冲击,而艺术的变化则归功于艺术家们对这种知识的吸收。艺术品的基础不再是自然,而是观念、媒介与科技。
科技与艺术最大的区别在于,科技产品一百年后不值分文,而艺术作品一百年后却是天价。这就是为什么艺术品价值远甚于金钱,它们是便携的财富,是人类最宝贵的创造,是一个人拥有的最美妙的物品。
在当代艺术中,艺术不是为艺术价值而创作。当代艺术更多与思想勾连,思想成为艺术的催化剂。哲学家蒂姆·莫顿(TimothyMorton)曾说:“艺术是来自未来的思想。”
当代艺术是融通的艺术,是想象的艺术,是思想的艺术,是面向未来的艺术。只有融汇历史,基于现实,面向未来,艺术才会有希望,才可以永恒。
在社交媒体时代,摄影和动态影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影像是与时间对抗的最好的方式。影像爆发的时代无疑已经到来了,媒介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让当下每一个人几乎都成为影像的制造者。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的目标是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影像艺术的发展,提升公众对影像艺术的认知和兴趣,同时为艺术家、画廊和收藏家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跨界聚焦,多元对话
“ 洞见映像”&“共创广角”
1895 年,摄影师儒勒·詹森拍下了卢米埃兄弟与他们刚申请到专利的电影放映机。由此,摄影与电影开始了长达百余年的“交锋”。2025年是世界电影诞生 130 周年,中国电影诞生 120周年。与此同时,深受这两大媒介发展影响的录像艺术也迎来了诞生 60 周年,而这一特殊的年份,也恰逢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创办十周年。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博览会特别项目的基石,本届“洞见映像”将围绕中国电影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贾樟柯,与三位摄影及影像艺术家刘铮、余力为、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深入探讨这三种视觉文化媒介间的相互作用。虽然这四位艺术家的实践有着迥异的对象与风格,但他们的作品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人们对于当下社会生活的真切感受。从经典的摄影到最新的数字生成影像,以及观众所熟悉的电影片段,时间在这些作品中盘桓和流淌,一如历史与生命的温暖与沉重。



在“共创广角”板块,已经连续三次参展的上海西班牙文化中心-塞万提斯学院将呈现展览“反转·凝视 ——女性收藏,新的视角”,并向西班牙著名女性摄影师伊莎贝尔·穆尼奥斯(Isabel Muñoz)致敬;Fotografiska 影像艺术中心将呈现巴西国宝级摄影大师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Sebastião Salgado)震撼人心的摄影创作,为其即将于 7 月开幕的全新展览进行预热;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将再次呈现由其发起的“ 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年鉴”项目,一方面梳理首届成果,另一方面将推出 2025 年全新建立的子项目——“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家作品数字档案计划”;新加坡国际摄影节(SIPF)的幕后操手、东南亚领先的摄影平台 DECK 将首次参展,并汇集三位新兴影像艺术家 Jonathan Liu、Marvin Tang 和 MM Yu 的作品,以探讨图像的起源、变迁与再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