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恐到社牛,我爱上了和陌生人说话
作者 梅子
发表于 2025年5月

有段时间我迷恋上访谈节目《和陌生人说话》。录制场景很简单:两把椅子,两个人,面对面,你说,我听。没有窥探隐私的猎奇,没有居高临下的评价,主持人温柔平和,静静倾听,只是偶尔简单回应。

这是一个信息过载,充满焦虑不安和喜悦兴奋的魔幻年代,每个人都捧着手机,沉浸在自己的虚拟世界里,失去了和他人交流的欲望和兴趣。但是,她总觉得人与人的内心和内心之间的连接恐怕还是需要这样一些最朴素、最原生态,甚至是很笨的瞬间。比如,面对面,试着靠近,试着倾听。

主持人陈晓楠说,听多了别人的故事,再看见那个在马路上筑路的工人,以前觉得他们是城市的符号,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多看一眼。但是她在农村采访了非常多的家庭,再回来就会觉得他们是一个又一个父亲。快递小哥把东西送上门,她总会偷偷地想,这个人给他妈妈打电话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生命固然复杂,但基本的主题无非十二个字: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爱恨情仇。从这个层面来说,无论是富贵显赫,还是贫穷卑微,我们都是一样的人。

曾经看过一部很火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虽然是讲家庭暴力的,但给很多人留下了心理阴影。不主动和陌生人说话,也成为很多人的处世准则,包括我。

几年前,去云南旅游,在洱海的游轮上,有个中年男人对着远处黑压压的人群用我听不懂的方言大声喊着什么。忽然,男人切换成普通话对我说:能借用一下你的手机吗?迟疑了一下,我还是把手机递给了他。

在我目不转睛警惕的注视下,他拨出了一个号码,用方言呜哩哇啦说了几句话。不一会儿,一个气喘吁吁的女人拉着一个半大的孩子来到男人身边。估计他们是一家人,在人潮里走散了,终于团聚。

本文刊登于《好日子》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