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最是让人想舒缓一下的时节。与慢生活相比,流行于日本的“余裕生活”显然更轻松易行。它是指在生活中存在的一瞬间停顿,让我们能够养精蓄锐,准备好应对下一个挑战。这挑战可以是商业会议或只是与难搞的客户共享午餐。余裕的途径可以是泡个澡,午餐时间摆弄会儿花花草草,或是进行5分钟的大脑封闭。
总之,余裕是给自己一个预备迎接当日未知事物的空档,更是效率至上的水泥森林生活中难得的温柔时光。而我们的话题则从缤纷的余裕招式上展开,也会探讨怎样通过余裕这个优雅的ability(能力)来重塑我们的生活。
Part 1 余裕研究家
余裕也是一种优雅的ability有的时候,余裕也可算是一种优雅的ability,虽然这完全取决于你怎么来理解。
不少出场自带光环的大咖,大多数都有这种ability。比如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避世”期间,写作、演讲、开派对、组织社团、每日去附近的康科德村买酒、健身等工作也都没落下,相反过得更加蒸蒸日上活色生香。这就算余裕技巧到了一种境界。我们常说大隐隐于市,差不多就是这心境。还有脍炙人口的“乔布斯喜欢在做重大决定前去户外散步”“希拉里在开严肃会议时爱涂鸦”等轶事八卦,你觉得大咖们所做是为何?
你看,余裕这个ability实在是太有内涵了呀。遛弯、发梦、涂鸦这些都能算,但也远不止,它还有一层“短暂停赛,但不退场”的积极意义在里面。
有很多事情真的很烦,暂时不想面对,比如超难搞的客户,或者电话里追着你问“结婚没,给你介绍个对象吧”的亲属。你不能正面与之对抗,因为对方是甲方,或者是你老姑,年轻时你可能还会“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时至如今你已经可以熟练地戴上除噪耳机默念“此刻世界和我无关”50遍,或是看着对方上下翻动的嘴唇大脑自动切换至冥想状态5分钟,等到心情调整好了后,再拿出“XX虐我千百遍,我待XX如初恋”的真诚来与之耐心掰扯。
嗯,这就是余裕ability升级的表现之一啦——小小地跑个神儿,回来后心中十分满足和充实,然后不疾不徐地面对升级打怪等人生挑战。
幻想型ability
穿越
我多想回到从前,天尚蓝,草尚香,帅气古装青年排成行。但是就跟印英混血的脱口秀主持人罗素·彼得斯说自己回到印度似的,“我可能太习惯于现代生活中的某些奢侈品……这里没有厕纸啊亲!”厕纸之外,没有智能手机你也活不了的。
开家咖啡馆
“我希望开一家店,放着爵士乐,但只招待那些我喜欢的人!”如果不考虑房费税费员工原料成本的话,咖啡馆的确是抒发余裕情绪的最佳终端,没有之一。
去巴黎/丽江/西藏/亚马逊丛林
如果你还没有钱有闲到可以专赴巴黎喂鸽子,却有可能患上巴黎综合征,其具体表现为,当游客到达巴黎后,由于“真实的”巴黎和他们心目中的相差太大,于是就出现了恶心、失眠、抽搐、自卑感、蒙羞感以及被迫害妄想症等精神症状。
实用型ability
社交熔断
这个来自股市的词儿,同样适用于每个“理智的弦即将崩断”的危急时刻,你需要立即关掉手机、关掉电脑、扔掉同学会请柬、推掉所有相亲局,然后消失。这种简单粗暴的熔断手法,会击退“我的世界即将完蛋”的悲情幻想,从而留出补充正能量的余裕空档。
屏蔽对话
在负能量爆棚的人冲着你哔哔哔的时候,自动屏蔽其发出的声音,只看到他的嘴一开一合,就好像一只鱼。有效隔离一切负面情绪,不过这种技能需要一定时间练习。
制造小确幸
屋外雷声大作或者大雨滂沱或者漫天飞雪,请假躲在温暖被窝里听着电台看小说,电台的民谣温柔又宁静,并且还不觉得饿,也暂时不想上厕所;或是开会前蹲在有阳光的地方喝咖啡/挠猫的肚子都算。
Part 2 余裕生活家
一、水与诗的净化仪式
余裕口号:遇上剪不断理还乱的烦心事,先撂挑子去泡个澡吧!
为了感谢泡澡这一上天恩赐的净化身心仪式,李欧纳·科仁泡遍了各种匪夷所思的澡堂,还办过泡澡杂志,而他的人生就是一封封写给浴缸的情书。
英/美/日剧里每每准备上演反转/逆袭剧情时,就要让头脑混乱的主角先去泡个澡。
生活里喜欢边泡澡边放空想事情的“泡澡哲学家”也不少,他们往往会准备一条干爽的毛巾,像举行仪式般小心翼翼地浸入温暖的水中,双脚踏着温暖的地板,从脚底涌上来的热气温暖了全身……时间感慢慢消失,整个世界只剩下自己……整个过程就像是一种净化仪式,除去忧伤和不安,留下纯粹的初心。
听上去有几分形而上的意味,也的确有人把泡澡变成了一门精致的学问——比如李欧纳·科仁。普通人知道他的名字,大多是因为他的一系列日式侘寂生活美学著作,不过科仁最被世界所熟知的一面,全部都与泡澡有关。
生命中最精致的甜点
跟很多学什么就讨厌什么的应届生一样,1972年刚从建筑专业毕业的科仁也讨厌做建筑,但却狂热迷恋泡澡。有一天在澡堂子里走神的时候,一滴热水从天花板上滴到他耳边,触发了他做本“泡澡杂志”的念头。这本后来被誉为“(上世纪)70年代晚期的新浪潮圣经” 、 “美国杂志史上设计最棒的杂志”的《WET》杂志,刊登过很多当时先锋大咖的采访,譬如詹姆斯·布朗(美国灵魂乐教父)、伊基·波普(朋克音乐教父)、赫尔穆特·牛顿(时尚摄影大师)、大卫·林奇(好莱坞金牌导演)……以上所有人都是边泡澡边接受访问,地点可以在水里、泥巴塘、蒸汽浴室等各种算得上是“浴所”的地点。
在科仁多年的泡澡经验里, “浴室是一个凝结自我的地方……人们在水的净化中会逐渐回归质朴、感性的内在本性……在只有朴素元素的环境中享受着生命中最精致的甜点”。
他清楚“泡澡是一个极为个人的行为,同样,浴室也是一个极为个人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