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冬天,童童抱着一小摞证书来到一家心理咨询室门口。进入面试环节,她将证书依次铺开,有标着烫金logo的中级心理咨询师证、印着某中字头机构心理研究所标识的心理咨询师证、家庭教育指导师证……其中甚至还有一张“美国NGH催眠师”英文证书。
面试的人力扫了一眼她的证书,摇了摇头:“这些证我们都不认的。”
“我们只认人社部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人力指了指身后的招聘海报,“当然,你要是有精神科的执业医师证也行。”
两年时间,为了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童童集邮般考取了各种心理咨询相关证书,却唯独没有人力提到的那张人社部的资格证。而这张“行业通行证”,已于2017年被人社部取消,如今我国已经没有由政府主导的统一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
行业的火热与标准的缺失形成强烈反差。截至2025年3月,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心理咨询相关企业超12.7万家,而大量像童童这样手握一堆证书却不被认可的学员,仍在心理咨询室的门外徘徊。
“考试难度比科目一还简单”
童童的遭遇并非个案。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学员的控诉——“花几千考了个假证”“错把协会证书当个宝,实际哪里都不认”……硬币的另一面是培训机构铺天盖地的考证广告。面对眼花缭乱的各色资格证,评论区的网友不停追问:“到底该考哪个证?”
记者以国企员工的身份在社交平台联系某心理咨询培训机构。不到3分钟,一名自称“杨老师”的工作人员便主动添加了记者的微信。
“您这情况啊,可太适合考心理咨询师了。”得知记者有兼职意向时,杨老师顿时来了精神。
面对记者关于证书选择的疑问,杨老师连续发来5条长达50秒的语音。“目前行业公认的有三类证书。”杨老师如数家珍:其一就是前文提到的2017年被取消的人社部职业资格证书;其二是童童花费近万元考取的某中字头机构的证书。不过这张证书并没有帮童童敲开任何一家心理咨询室的大门。
“这种证去年9月就停招了。”杨老师话锋一转,将火力集中在第三类证书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心理咨询师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现在你唯一能抓住机会的只剩这个证书了!虽说7月还有考试,但政策风向说变就变。我建议你报考5月份的考试。”
此时距离杨老师推荐的5月考试仅剩一个月。面对记者的备考担忧,对方笑答:“您放一百个心,这考试比驾照科目一还容易,咱刷题就行!”
在杨老师的描述中,这张证书既适用于学校、医院等单位的心理咨询岗,也能帮助学员在线上平台找兼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