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师徒,一样的传承

钱卫中
凌晨4点,北京西南郊区的一间数控车间内,机床轰鸣声与键盘敲击声交织。机床显示屏的蓝光映照在“数控达人”孙长胜的脸上,专注的神情一如他刚进厂时。
2008年10月,21岁的孙长胜正式成为一名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参与并见证航天制造由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用起这些设备,你就真正属于航天了”
发动机的技术革新,是推进飞行器技术进步的核心驱动,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三十一研究所,是我国最大的冲压发动机及弹用涡轮发动机研制生产单位。
2008年10月,21岁的孙长胜凭借全优成绩进入该单位的数控车间。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集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等于一体,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要写好代码,机床就能把东西做出来,还挺有意思。”回忆起最初入行数控专业,孙长胜笑着说。更令他开心的是成为钱卫中的徒弟。
钱卫中是中国航天数控领域的领军代表,是我国首条全国产化的智能制造数控加工生产线的首位操控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航天基金奖”等荣誉称号。
对于这位“小徒弟”,钱师傅如此评价:“这小子有冲劲儿,手稳心细,天生就是干数控的料。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