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依然
作者 王红茹 宋杰 张燕 石青川 郭志强|
发表于 2025年5月

4月的苏州,绿意盎然。早晨7点钟,苏州工业园区的货运通道便已排起长龙,穿着荧光背心的工作人员熟练地将贴有“Made In PRC”标签的电器装入集装箱,不远处自动化传送带吞吐着货物,无人机在上方悬停扫描条形码。

除了装卸货物高度自动化,这里还有江苏省首个海关无尘查验室,检查员手持智能终端快速核验通关数据,电子大屏上则实时跳动着编码、国家、品类信息。

园区内货物进出口的便利,源自4月7日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在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的正式启用。这是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的航空前置货站,较常规模式节约物流时间12~24小时,可降低地面物流成本10%~30%,将为长三角周边企业提供“家门口”航空货运服务。

苏州工业园是观察我国外贸的一个重要窗口‌。新时代以来,随着扩大内需战略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增长动能加速转换,外贸的贡献率保持平稳。尤其是2020年以来,面对外部不确定性上升,中国外贸呈现量稳质升的发展势头。

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中国外贸经受住多重挑战,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增长6.9%。

但近期,美滥施关税严重破坏了全球经贸格局,中国经济和进出口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较大影响。对于外贸大省来说,更需要勇挑大梁。

“一季度,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福建这七大省市合计进出口7.78万亿元,(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4,实打实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在近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7个外贸大省(市)被“点名”表扬。

外贸大省的担当

面对全球贸易环境的复杂变化,7个外贸大省(市)展现出了强大韧性,充分彰显了“挑大梁”的担当与实力。

实际上,全国各省份都在努力挖掘自身产业和区位优势,稳住外贸发展:东部省份充分发挥开放前沿优势,“新三样”等高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打造出口新的竞争力;受益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构建,中西部省份外贸快速发展,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规模持续提升。

民营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4月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玩具区的喧嚣声里夹杂着3D打印机轻微的“滋滋”声。在今奇科技的店铺里,创始人曾豪正蹲在展柜前,用镊子调整一只3D打印恐龙的尾椎关节——深绿色的棘背龙模型栩栩如生,爪子下还踩着半枚恐龙蛋,这是今年欧美市场的爆款。

“2023年以前,义乌还没人做3D打印玩具,我们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曾豪指向墙上的世界地图,美国、西班牙、俄罗斯、意大利等地被红色图钉密集标注。“去年意大利经销商偶然逛到我们展位,带回去的样品两周卖空,当地小朋友都在追我们的恐龙系列。”曾豪对记者说。

店铺角落的玻璃柜里,陈列着从几毛钱的迷你恐龙挂件到几百元的可动模型。曾豪随手拿起一个关节可活动的霸王龙,机械结构在掌心发出“咔嗒”轻响。

“欧美家长就爱这种教育型玩具,既能当摆件,又能拆下来给孩子讲恐龙骨架。我们给美国客户定制过带AR功能的恐龙蛋,扫描后就能在手机上‘孵化’出3D恐龙,首批5万个订单两周抢空。”曾豪说。

今奇科技只是义乌众多民营企业中的一家。截至今年4月18日,义乌全市新设经营主体6.96万户,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一,同比增长3.89%,经营主体总量达119.13万户。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民营企业进出口24.33万亿元,增长8.8%,占我国外贸总额的比重提升至55.5%。今年一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达5.85万亿元,增长5.8%,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6.8%,较去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半壁江山’的地位既有量的坚实支撑,更有质的持续跃升。随着《关于支持民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意见》等政策深化落实,预计民企外贸占比将进一步保持增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对记者表示。

看7个外贸大省(市)的民营企业发展,表现更为亮眼。公开数据显示,浙江、山东、广东、福建4个省份的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占比分别高达80.8%、75.0%、63.6%、59.9%,超过了全国55.5%的平均值。

“中国外贸大省民营企业强势崛起,本质上是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全球化共振的结果。民企在体制转型和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展现出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说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此外,地方政府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也花费了很大力气进行鼓励和扶持。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外贸大省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周密说。

外贸“含新量”进一步提升

4月19日是第137届广交会第一期的最后一天。

下午3点多会场依然聚集了不少客商,现场嘈杂的声音里混杂着英语、阿拉伯语等各类语种。不少展台上的翻译软件,将产品的参数翻译为多种语言版本供客商们了解。在“先进制造”主题的第一期展区里,还有不少厂商搬出了虚拟现实设备,现场全方位展示生产流程。

虽然是最后一天了,但苏州爱之爱清洁电器总经理刘福建依然忙得抽不出身去做其他事情,刚接待完一组来自迪拜的客户,又来一组南美的客商,递名片、展示产品、介绍公司情况,这几日的展会让刘福建对整个接待流程烂熟于心、一气呵成。

“咨询的客商非常多,大多数来自亚非拉国家。”刘福建对本刊记者说。

爱之爱生产的小家电,以前最多是销往欧美市场,刘福建坦言,今年如果保持现状,他们企业的营收至少会下滑1/5,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是他目前的主攻方向。

“虽然亚非拉市场对价格十分敏感,但只要他们需求量足够大,也有希望补上这20%的下滑。”刘福建说,今年开始,他已更多飞往中东与东南亚开拓市场。

一直以来,机电产品进出口作为我国外贸的“压舱石”和“增长引擎”,在推动外贸结构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2024年,我国机电产品表现抢眼,出口约占全国出口的59.4%。今年一季度,机电产品进出口依然呈现“量稳质升”的特点,进出口机电产品达5.29万亿元,增长7.7%。其中,出口增长比较快的有家用电器、笔记本电脑、电子元件等;进口增长比较快的有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部件、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

一季度,外贸大省(市)机电产品出口的表现可圈可点,出口份额从高到低依次为:江苏69.1%、广东67.5%、上海62.8%、浙江47.5%、山东47.5%、北京53.3%、福建45.7%。其中江苏、广东、上海3省份均高于59.9%的全国平均水平。

“作为中国货物贸易的第一大类别,机电产品不仅规模大、占比高,而且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持续提升。”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新闻发言人高士旺对记者表示,外贸大省出口的稳健增长展现了中国制造的雄厚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周密说:“机电产品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这几年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培育了一批配套能力强、产品性能优的装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促进了中国外贸向‘新’而行。”

“一带一路”成外贸新关键力量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阿拉伯语的寒暄声混着计算器的“嘀嗒”声在走廊回荡。民飒体育用品店铺里,创始人陈绍美正用生疏的阿拉伯语向两位客商比画着新款排球的针脚。

“稍等,我先给客户确认下物流信息。”陈绍美一边接待客户,一边转身在订单本上画下几个数字,转头又换上中文对记者说,“你看,刚才这两位约旦客户,一进门就指着我们2019年设计的沙漠几何纹排球下单。这就是文化适配的好处。”

3D 打印恐龙玩具是外贸热销款  本刊记者 宋杰 摄
境外采购商在广交会节日用品展区挑选产品
外商到小家电展区洽谈业务

他随手翻开一本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上画满了足球手稿,“很多人说美国加关税把外贸搞难了,我看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这两年生意难,还因为是全球经济在‘换挡’。你看,2007年金融危机市场低迷时,我们行业就经历过一次调整,现在调整周期又来了。”

近年来,随着中东国家加速将本国发展战略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对接,该地区正成为中国外贸企业开拓的新兴增长极。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