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选注》相关旧体诗三题
作者 王凌云
发表于 2025年5月

钱锺书《赴鄂道中》其二

在三联书店出版的由钱锺书自定的《槐聚诗存》中,1957年仅存《赴鄂道中》七绝五首,这组诗因作于作者自北京往武汉看望父亲的路上而得名,其中第二首有小注云“《宋诗选注》脱稿付印”,这是作者向我们提供的有关《宋诗选注》写作情况的一手材料。这首诗原文如下:

晨书暝写细评论,诗律伤严敢市恩。

碧海掣鲸闲此手,祗教疏凿别清浑。

第一句“晨书暝写细评论”写选注宋诗的过程,用三十年后作者在香港版《宋诗选注》前言中的话说:“我选注宋诗,是单干的,花了两年工夫。”第二句“诗律伤严敢市恩”则来自宋代诗家唐庚的名言“诗律伤严似寡恩”,套用钱先生在唐庚的简评中引用朱熹的话对此句进行解释就是“看文字如酷吏治狱,直是推勘到底,决不恕他,用法深刻,都没人情”,说自己作为选家严格地选诗,不讲人情(不敢市恩)——当然这只是钱锺书在选诗时所秉持的态度,但选哪些不选哪些并非他个人完全可以自主,实际情况则如香港版《宋诗选注》前言所说“由于种种原因,我以为可选的诗往往不能选进去,而我以为不必选的诗倒选进去了”。

三、四句则分别化用杜甫和元好问的名句“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及“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元好问自认是“诗中疏凿手”,因此写了《论诗三十首》,通过评论前人之诗让诗体中的泾渭各自清浑、各自分明;但在钱先生这里,则有感叹“闲”了自己能够创作的“碧海掣鲸”之“手”而来做选注宋诗之事系身不由己的感慨。杨绛在《记钱锺书与〈围城〉》中指出该诗专指《宋诗选注》而言后说,“据我了解,他自信还有写作之才,却只能从事研究或评论工作,从此不但口‘噤’,而且不兴此念了”,正可以作为三、四句的笺注。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