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肇基眼里的古德诺
作者 祝兆平
发表于 2025年5月

一百多年前,袁世凯在夺得了中华民国首位大总统职位后,演出了一场酝酿已久的复辟称帝闹剧,在龙椅上挣扎了八十三天,最终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宣布取消帝制,黯然下台,不久就在耻辱和懊悔中死去,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可耻的千古笑柄。

人们往往以为,是美国顾问古德诺的一篇政治论文和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等所谓“六君子”发起组织的筹安会及其长子袁克定伪造《顺天时报》等的蛊惑误导了袁世凯,令其做皇帝的野心得以膨胀,最终导致了那一场历史大闹剧的上演。其实不然。

施肇基出生于苏州吴江,是清末民初中央政府政治外交中枢的高官和重大事件的亲历者,作为袁世凯的总统府大礼官,数次担任袁世凯会见古德诺时的现场翻译。《施肇基早年回忆录》一书记载,他根据直接和古德诺的接触交往以及对他的研究了解,认为古德诺并不是一个帝制的鼓吹和推动者,他只是作为一个政治理论家,对国家政体的几种形式作了自以为客观的比较和论述,但他被袁世凯利用了,并付出了个人的代价。

当第一次内阁组成时,唐绍仪问袁世凯:“新政府采何制度?是总统全权制,抑或内阁责任制?”袁答:“总统内阁,相助而行,不分彼此。”谈话历两个小时。当时南方势力代表有蔡元培、宋教仁等诸先生,都是主张责任内阁制的,其中尤以宋教仁最为激烈。作为深受西方文明进步思想熏陶,当时也在场参加辩论的施肇基,当然是支持责任内阁制的。但他看当时辩论的情形,知道南北合作断难圆满。此后宋教仁乃游说各省,号召组织政党内阁,虽然有现代政治启蒙和教育的意义,但引得袁世凯非常害怕和忌恨。袁见宋为人刚直锋利,议论动人,既不可利诱,又不可以威胁,乃于民国二年(1913)三月使人将其刺死于上海沪宁车站。施认为,袁不能容宋,而又出此下策,必为当时清议所鄙弃,对袁的声望和影响非常坏,也为他后来的倒台奠定了基础。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