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4期书屋絮语
作者 戆士
发表于 2025年5月

李昕先生毕业初入人文社,因是党员,被选任政工岗位,固非其愿,于是央求总编辑屠岸,勾指定约,试做编辑三载,不合则罢,谁知一做便是四十年。与此前数年弃教育局公职、毅然参加高考之事,如出一辙,可谓矢志磐心。

去岁有幸,于燕园湖光塔影中,聆听先生讲述一生编辑事业。其历任人文、三联、商务主事,策划图书千余种,当可传世;更因书缘,与诸多名家大师过从,情谊匪浅。李昕与王鼎钧相交,逾三十年,极力促成鼎公“回忆录四部曲”在大陆刊行。疫疠肆虐时,鼎公居美,李昕去信问候,久无回音,忧心如焚,于是设法联络在美友人,登门探问。次日,鼎公复以书稿一部,并附言:“这本书稿是我居家隔离渡到彼岸的小舟,昨死今生,感念大德,特先请您过目。鼎拜。”

鼎公尝自比“老蚕”,然年届期颐,余丝未绝。我曾不揣冒昧,拜托李昕先生为《书屋》向其约稿。先生热心应允,居间说项,然鼎公辞以“衰颓不堪,没有气力”,只好作罢,事虽未成,至今铭感。

他年,唐德刚每劝其师胡适罢《水经注》事,盖以考据训诂为小道,此固史家门户之见;复云“适之先生二十年之功,今后如以计算机检索之,数星期之事耳”,观今日时势,真个一语成谶,犹有过之。年关之际,DeepSeek仿若横空出世,势同滔天,挟裹万象,所向无前。举世人人争言,人人争用,喜惧交并,与前者ChatGPT、Sora相较,不可同日而语。

人工智能(AI)培训班课上闻知,当下AI大模型所含信息量,即令读书上百亿年,亦远不能及,且其技术日新月异,数据更如宇宙爆炸般疯狂膨胀,能不使人悚然心惊?今之学者,或再不必皓首穷经,于浩瀚烟海中披沙沥金,只费弹指之功,搜罗毕尽,然而芜菁杂陈,真伪难辨。凡人皆有潘江陆海之才,赋诗作文,倚马千言,一键可就,若令模仿前人,亦差可乱真,只是斧凿堆砌,终归机械死物。且人之弊,在于惰;人之有别于万灵者,在于思考。惰于思考者久,则他日思考能力之渐丧,未为危言耸听。抱残守缺者,一如逆潮而立,必湮没而亡;随波逐流者,形同泥牛入海,终泯然众人;唯善假舟楫者,方可劈波驭浪,纵横自如。

湖南图书馆设有湖湘人物著作墙,熠熠星辉,蔚然大观。蒋先生著作上墙,我有幸见证,亦得以随同进入古籍内馆一览,饱嗅书香。古籍修复室内,十数位匠工伏案劳作,重描漫漶不清的笔画,填补破损蠹蚀的册页。岁月搓洗,留在国故上之褶皱,被同是粗糙的手指一一抚平。尘世倥偬,幸有一些人守望过去,打磨旧时光,默默予人温情与感动。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