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青 单车骑出中国速度
作者 黄伶伶
发表于 2025年5月
王春青(左)将瑞豹“战车”交付给亚洲男子公路锦标赛冠军吕先景

今年2月28日,北京老山自行车馆,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与PARDUS(瑞豹)运动自行车共同举办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将在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周期及未来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中国自行车运动和本土自行车品牌的发展。

这是瑞豹深度参与的第四个奥运周期。作为第一个登上奥运会的中国自行车品牌,在里约、东京、巴黎三个奥运周期里,瑞豹始终与中国自行车队携手亮相世界顶级赛场。

当中国选手的“战车”在奥运赛场上展示优美风景线,它承载的不仅是竞技梦想,更是中国“智造”突破技术壁垒、重塑全球产业链的坚定信念。从代工车间到奥运赛场,从濒临绝境到行业领军,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器材装备委员会主任、山东泰山瑞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青用十五年的时间书写了一段“中国智造”的逆袭传奇。

积淀

——成功以“知识改变命运”

王春青出生在山东乐陵的一个四口之家,父母以务农为生,将他和妹妹抚养成人。他的父亲是彼时村里少有的读过高中的人,对王春青影响很大。“我父亲因为家庭成分没有机会上大学,一直心有不甘。他的性格就是不服输,对我说‘你要想走出来,就得靠自己’。”

王春青也渴望走出乡村,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想跳出农门,就得自己考出来”。因此,他刻苦学习,考入德州师范专科学校(现德州学院)。原本王春青理想中的专业是管理与技术类,却阴差阳错被调剂到物理教育专业。既来之则安之,大学期间他不曾松懈,毕业时以“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的荣誉获得优先择业的机会。

1997年,王春青被分配在乐陵市第四中学,曾先后担任物理课教师、班主任、团委书记等职。2009年,乐陵市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开始普及电化教学,“各乡镇中小学都要配备电子备课室和多媒体教室”。由于工作需要,获得过“电教优质课”兼具计算机特长的王春青调入乐陵市教育局电教装备科任科长,负责全市的电教装备工作。王春青在新的岗位兢兢业业工作,令他始料未及的“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年后,他的职业方向与曾经的理想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交集。

绝境

——破釜沉舟进行科技攻关

2010年,乐陵作为全国的体育产业基地,为支持体育产业长足发展,乐陵市政府牵头市直部门帮扶企业,一批党员干部“下派”到企业挂职,王春青就是其中之一,“我被选中帮扶泰山瑞豹这个项目”。

山东泰山瑞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简称“瑞豹”)的母公司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泰山体育”)深耕竞技体育领域多年,其研发生产的体育器材服务了多届全运会、亚运会和奥运会。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泰山体育凭借产品优秀的品质和服务能力一举成为北京奥运会最大的器材供应商,同时也是奥运史上最大的器材供应商,并创造了“零故障、零投诉、零事故”的骄人成绩,圆满保障了北京奥运会。

在2009年山东省举办全运会期间,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参观完泰山体育后,与时任泰山体育董事长卞志良座谈时表示:“泰山体育做的产品都是‘静’的,能不能做‘动’的?比如说竞技自行车。”

彼时,中国还没有符合竞技需求的自行车自主品牌、产品,国家自行车队使用的碳纤维材质竞技自行车长期从海外采购,不仅价格昂贵,还需要排队购买。

为填补这项国内空白,瑞豹竞技自行车应运而生。2010年项目正式立项后,王春青担任办公室主任一职,主要负责项目管理团队与政府部门间的联络与协调工作,经历了瑞豹从无到有的全过程。“那时是真正的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块地,建筑物刚刚撑起柱子。”他回忆到。

2011年,就在王春青为期一年的挂职即将结束时,项目发生重大变故,他的人生轨迹也随之改变。“那时候项目管理团队集体撤离,项目僵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把它坚持下来,就这样一路走到今天。”

然而“坚持”谈何容易?项目刚起步时,高端碳纤维自行车市场被国际品牌垄断,瑞豹不仅面临技术封锁、人才缺失与研发设备、技术储备、材料供给严重不足等诸多难题,还遭遇了一定程度的行业绞杀,“有供应商接到指令不能给瑞豹供货”。

本文刊登于《中华儿女》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