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女神”谭元元:为生命起舞
作者 姚春华
发表于 2025年4月

谭元元的4次春晚经历,跨越31年。

2025年除夕夜的央视春晚舞台上,数字屏幕渲染出波光潋滟的水面,舞者足尖轻划,舞台化作一池春水,“虚实相生”的倒影特效,营造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缠绵意境。48岁的芭蕾舞蹈家谭元元担任领舞,她以非凡的艺术表现力,让“伊人”的形象超越了少女的青涩等待,更增添一份历经岁月沉淀仍怀赤诚之心的守望。

这是谭元元第四次以芭蕾之姿,点亮中国人的守岁之夜。这样一位荣誉加身的“大龄舞者”,需要历练到何种境地,才能再次惊艳世界……

弄堂里的丑小鸭,与芭蕾结缘

1976年,谭元元出生于上海。5岁那年,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乌兰诺娃表演的《天鹅湖》时,她瞪大了眼睛,顷刻间就被这优雅的舞姿吸引了。她情不自禁地踮起脚尖模仿美丽的“天鹅”。从此,她便对芭蕾“一眼万年”。

而一直热爱舞蹈的母亲,将这一幕记在心里。在母亲安排下,谭元元来到上海市虹口区少年宫,开始学习舞蹈。小学三年级时,有一天,谭元元正在上体育课,突然来了几位陌生人,上前询问她的年龄、名字,随后,给了她一张报名表。

原来,他们是上海舞蹈学校的招生老师。在母亲的支持下,谭元元参加了考试。当时有1000多名候选者,只招10个女生和10个男生,凭着下肢比上身长13厘米的优势,谭元元顺利通过考试。

就在母女俩为拿到通知书兴奋之时,观念传统的父亲却不同意女儿去学舞,而是希望她将来做一名医生。为此,父母之间展开了“拉锯战”,谁也说服不了谁。可开学已过去7个月,最后,他们决定用掷硬币的方法来决定:硬币正面朝上则去跳舞,反面则放弃。也许是命中安排,那枚小小的5分硬币,把谭元元和芭蕾绑在了一起。由于入学比别人晚,谭元元成了落后的“丑小鸭”。基本功跟不上,动作绵软无力,她既着急又苦恼,每天都过得非常压抑。当她哭着向母亲倾诉时,母亲用最简单的道理教育她:“你现在是骑虎难下,一定要冲过去。”

好在谭元元自身条件出众,练习中诸多闪光点被学校的林美芳老师发现。林老师每天给她补课,动作做得不到位便严加批评。每每这时,谭元元就会掉眼泪。一次,林老师生气地问她:“要哭,还是要练?只能选一样。”她答:“练!”就这样,一边哭,一边练,踢腿,劈叉,旋转,直至自己精疲力尽。

彼时,谭元元的生活路线只有宿舍、教室、练功房三点一线,枯燥乏味,天天如此。在林老师加班加点的严格训练下,她的基本功越来越扎实,自信心也慢慢恢复。谭元元的老师说:“学芭蕾太苦了,真的太苦了,你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你必须有所牺牲,你要付出全身的精力。”陪伴谭元元度过美好年华的,只有数不清的汗水、泪水,和一双又一双被跳破的舞鞋。

13岁那年,谭元元在上海迎来她的第一次正式比赛。她躲在后台,心跳到嗓子眼,连腿都感觉麻木了。从上台开始,她的腿就止不住地打战,直至撑到最后一个动作,腿还是颤抖的。演完后,她跑到后台号啕大哭:“我再也不要上台了。”

从弄堂走向世界,丑小鸭成白天鹅

谭元元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真正蜕变是在两年后。1992年,16岁的谭元元前去法国参加第五届巴黎国际芭蕾比赛,与来自25个国家的125名选手同台竞技。到了赛场,林美芳老师和谭元元都傻了眼,原来,为便于观众观看足尖表演,巴黎歌剧院的舞台居然有5度的前倾,这对于一直在平地跳舞的谭元元来说,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