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投融资卡点
作者 刘立峰
发表于 2025年4月

投融资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关键力量,而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对投融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投融资规模、结构、路径及推进方式不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必须打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投融资卡点,实现先进资本与优质资本的顺畅流动与高效集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投融资提出新的要求

马克思曾经指出,一切社会生产能力都是资本的生产力,讲的是资本具有主动性与黏合性,具有掌控、驾驭和配置其他生产要素的力量,是现代生产的前提和基础。投融资是形成增量资本、扩大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在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大规模投资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先进技术的研发及成果应用离不开投资,拥有现代技术的劳动力、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投资,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现代劳动工具的运用也需要投资,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对投资的依赖显著增强了。

在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投资被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成为能够带来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新型资本积累与形成过程,这对投资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通过投资技术和结构的优化,改变传统的投资增长方式和路径,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催生新质生产力投资动能。二是通过投资产业结构和空间格局的调整,引导其他优质生产要素向高效能产业和区域流动、汇聚,实现自由流动和良性循环,释放新质生产力投资空间。三是通过投资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打通制约投资有效性的制度性痛点堵点,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及产业生态体系。四是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结合、相融合的模式,丰富融资工具,优化融资结构,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加便利、实用和多元化的渠道。

投融资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效果显现

高技术产业投资和产出实现了快速增长。2017年—202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4.1%,快于全部投资近10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6.8%增加到20%以上。2022年—2024年,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分别增长8.4%、3.8%和8%,占制造业投资比重超过了四成。2024年,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带动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7%,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2.5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67.6%。2023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7.7%,比2015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2013年—2024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9.9%提高到16.3%。

高质量投资推动技术问题得以解决。中国在无人机、太阳能、石墨烯、高铁、电动车等多个新兴产业都处于全球领先位置。无论是杭州“六小龙”的崛起,还是华为、比亚迪、大疆的成功,除企业自身的积累外,都离不开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中国在创新领域的长期投资收到明显成效。

投融资需进一步适应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投融资都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传统投融资结构和推进方式不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动能减弱、空间缩小、增长乏力,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本文刊登于《经济》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