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的盛宴
作者 徐雪昀
发表于 2025年4月
春秋 蟠螭纹编钟 苏州博物馆藏

2000多年前的一天,阳光明媚。吴国的王宫里热闹非凡,原来是吴王阖闾(hé lǘ)正在宴请群臣。此时,距离太伯、仲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吴王的宴会变得非常“高级”啦!不信就往下看!

盛大的国宴

一阵悠扬的音乐声传来,庭院里摆满了各种礼品,吴王阖闾坐在宴会厅的主位,卿大夫按身份高低落座,观看女乐( )们的歌舞表演。女乐是吴国宫廷里专业的歌舞艺人,她们动作整齐,进退有序,跟着音乐的节奏缓缓起舞,看上去赏心悦目。

其实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在丰收之时就会举办宴席等庆祝活动,用歌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到了周朝时,周公旦制定礼乐制度,上至天子,下至士大夫,举行宴会时都要准备乐舞,宴会的等级不同,演奏的音乐也不同。这不仅是当时宴会的特色,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这次,吴王阖闾举办的是吴国最高端、最盛大的宴会——飨(xiǎng)礼,他命乐师奏响雅乐中的《小雅》来“款待”卿大夫。雅乐讲究乐器之间的配合,要用到钟、罄(qìng)、鼓、琴等20多种乐器。其中,成套出现的编钟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乐器,钟的数量多少代表着主人的身份地位高低。吴王阖闾的宴会,那必须要有“排面”,他的这次宴会上,使用的很有可能就是左图这种纹饰华丽的青铜编钟!

这组青铜编钟一套共9件,据说是春秋时期编钟的最高配置。它们的表面布满精美的蟠( )螭(chī)纹,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流行的青铜纹样。螭是传说中没有角的龙,蟠螭就是盘曲的无角龙,象征着权力与吉祥!

必不可少的美食

宴会上美食也不少。阖闾在宴请群臣时的美食,也很有讲究呢!

吴地水网密布,气候适宜,稻米和水产资源很丰富,有“饭稻羹鱼”的饮食传统,人们会用稻米做饭、用鱼做羹。因此,在宴会上鱼类是最常见的。不仅如此,干鱼还是诸侯日常生活中会享用的七种肉菜之一。

另外六种肉菜是:牛、羊、乳猪、干肉、牲肚、肋条肉。

鱼虽鲜美,但毕竟不是贵族的专属,肉食才是象征身份的专属美味。飨礼一开始,腶脩(duàn xiū)就被端上了桌,这是一种干肉片,制作过程非常复杂,要先把肉切成薄片,反复捶打后加上姜桂等调味料,再晾干,味道十分鲜美。宴会第一道菜上腶脩,这可是国君厚爱大臣的表现。

宴会上招待大臣们喝的酒叫飨(lǐ),是一种混有酒糟,看上去浑浊但口味清淡的甜酒,盛放在青铜( )里。

盉是用来温酒、调酒的青铜器,堪称古代的“调酒神器”。下页这件蟠虺(huǐ)纹三足提梁盉,有很多小蛇缠绕在一起的图样,虺就是小蛇。

看,座席旁边,有一尊大中正烹煮着乳猪肉。有仆人从翻滚的肉汤中捞出肉,用匕(小刀)割成小块,分给大臣们。还有人从青铜(lì)里捞出煮好的稻米,盛放到簋(guǐ)中。

鬲,样子和鼎相似。不一样的是,鬲的足是空心的。

春秋 蟠虺纹三足提梁盉 苏州博物馆藏
西周 窃曲纹三足鬲 苏州博物馆藏

大家注意啦,常常是重大的宴会中,才会用鼎来煮肉食。仔细看,原来这尊蟠虺纹鼎还有一个盖子,在它的盖面和器身上同样也有精美的蟠虺纹。几千年后,当这尊鼎重见天日的时候,人们发现鼎外面底部有烟熏的痕迹,出土时里面还有乳猪的骨头呢。

春秋 蟠虺纹鼎 苏州博物馆藏

阖闾的左膀右臂

此时,有一名大臣正举杯向吴王阖闾敬酒。

阖闾名光,是吴王诸樊之子。他派刺客专诸刺杀了吴王僚从而登上王位。给他推荐刺客的,就是这次宴会上大出风头的丞相伍子胥(xū)。

春秋 吴王光剑 苏州博物馆藏

伍子胥原本是楚国人,他在父亲被楚王杀害后,逃到吴国投靠了阖闾,后来献计帮助阖闾即位,成为他的左膀右臂。这次宴会的地点——吴大城就是阖闾执政后,命伍子胥修建的。伍子胥接到命令后,详细分析了当地的地质结构、水流分布,并观测好天象才动工。他筑成的阖闾大城就是苏州古城的前身。从那时起,2500多年来,苏州古城的位置基本没变过。

正向阖闾敬酒的大臣是吴国炙手可热的将军孙武,著名的《孙子兵法》就是他的作品。这位将军同样是吴国不可或缺的能臣,他和伍子胥并称吴国的“双子星”。

在伍子胥、孙武的辅佐下,雄心勃勃的吴王阖闾施行仁政,发展农业,改革军队,他统治下的吴国国力不断提升。

随着现场的乐舞慢慢接近尾声,吴王阖闾命宫人宣读伍子胥和孙武取得的功绩,并赏赐下战马、玉璧和礼服等物品。在场大臣也纷纷举杯庆贺,吴国迎来了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吴王僚,是吴王余眜的儿子,吴王余眜是吴王诸樊的弟弟,也就是说吴王僚与吴王阖闾是堂兄弟。

本文刊登于《奇妙博物馆》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