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要共建信任飞轮
作者 庄惠芬
发表于 2025年4月

家校合作脱节,孩子成长遇阻,怎么办?达成共识、重建信任是关键。

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组建,一所城郊接合部的学校加入进来。当时,这所学校的生源96%是随迁子女,来自15个省份8个民族。家长平时忙于生计,很少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上花时间。老师们也总是说,家长不配合、不理解、不支持……家校互动很少,学生习惯较差。怎么破局?

家校教育的价值共识

我们决定主动打开家校之间的物理边界。一开始,老师的建议是“帮”,希望家长帮忙组织活动,帮忙检查作业,帮忙教育孩子。结果,老师“笑了”,家长却“怨了”。我们意识到,家校的边界不是一厢情愿的物理切割,而是彼此先要形成教育共识。

经过再次讨论,大家提出开办“新父母家长学校”,通过育儿观念的改变、育儿能力的提升来改变家长的认知。结果,家长学校开班第一天,来了一群爷爷奶奶,学生的父母白天都在打工。我们当即改变策略,给家长发了一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9.82%的家长支持学校开办“家长夜校”。

很快,“家长夜校”开张了。双周五晚上,夜校座无虚席,来的大多是爸爸妈妈。不仅有家长,还有老师;不仅有大型会议,还有圆桌会议;不仅有妈妈专场、爸爸专场,还有亲子专场、隔代专场。渐渐地,家长的教育认知发生变化,和学校逐渐达成了共识:大家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于是,我们在每周五开设了晨光爸爸、故事妈妈课堂。家长们可以根据自身特长与职业性质确定授课内容,包括生活技能、运动常识、传统文化等。第一天开课时,我见到一位爸爸趴在走廊窗台上快速写着什么,尽管写得密密麻麻,却难掩内心的战战兢兢。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家长们越发自信和从容,所讲内容扩展到了科学实验、理想教育等。

本文刊登于《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