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来了,我们该教会孩子什么
当AI可以轻松完成规则性任务时,我们是否还在用传统的标准化思维教育孩子?一场关于涂色本的争议,引发了关于未来育儿观念的深层思考。
涂色本引发两代人育儿分歧
一大早,慧慧老师就拿着一本涂色本找到了我:“小茱园长,可欣的奶奶今天又把这个涂色本带到了园里。她要求我们必须让可欣保质保量地画满3页。”
我记起来,上周五,可欣奶奶就把这个涂色本带到园里,要求保育老师安排可欣抽空儿画。由于立宝园倡导0~3岁婴幼儿的艺术启蒙应专注于感官探索,禁止规定性艺术指导,所以,园里一直坚持不接受家长此类的“加课”要求。发生这样的事情,需要主动和家长沟通解释一下。
“可欣的爸妈有什么想法吗?”我问道。“周六,我给可欣妈妈打过电话了。”慧慧老师的工作还是很用心的。“我得知,这个涂色本是可欣奶奶买回家的,可欣爸爸坚决不同意让孩子涂色,双方还因此闹了点儿矛盾,于是,老人便偷偷把涂色本带到园里来了。”
我问:“你知道可欣爸爸为什么坚持不让孩子涂色吗?”慧慧老师反应迅速:“可欣爸爸觉得,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规则明确的重复性工作越来越不重要了。过早接触这些涂色画画,不仅意义不大,还可能固化孩子的思维。”
我又问:“那可欣奶奶为什么这么坚持呢?”慧慧老师说:“奶奶朋友家的孙女和可欣差不多大,人家孩子不仅涂完了整整一大本,还因此认识了水果、动物、日用品等。她觉得我们园不教孩子学知识,不太好。小茱园长,您的办法多,能不能帮着劝劝可欣奶奶啊?”我不由得叹了口气。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分歧,不是简单讲讲道理就能解决的,必须另辟蹊径。
周六,我们准备了一场以游戏为主的家长沙龙活动,特别邀请了可欣奶奶、爸妈以及其他有类似分歧的几位家长参加。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