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的开场视觉秀《迎福》中,李子柒化身“蝴蝶仙子”,以一袭长裙惊艳全场。这条长裙凝结了十三项非遗技艺,包括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潍坊风筝制作技艺、北京绢花制作技艺等等。特别是裙子的渐变色彩,不仅是春晚舞台上的一抹亮色,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整条裙子由黄色和青(蓝)色组成。这两个颜色都属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中的“五正色”。黄色为“中”,青色为“东”,黄色代表土地,青色代表春天,春生万物,寓意我们中华的土地生生不息。其实,在传统文化中,五色和五行、五福息息相关。
正色为尊,间色为卑
五色泛指各种色彩,也专
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古代认为这五种颜色是正色。《尚书·皋陶谟》里有句话:“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五色体系形成于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最早具体说明这五种颜色是在《周礼·考工记》中:“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于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
先秦诸子之一的邹衍曾经用“五行转移”的观点来说明事物在运动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仔细分析这一规律,我们就能够看出五行与五方色相对应的内在联系:“木”象征植物,有生的性能,东方乃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着一天的开始,亦有生的含义,因而以青来代替,“盛德在木”时就形成了春天。“火”具有热的性能,中国的南方又较之其他的方位热,就用“赤”来对应,“盛德在火”就形成了夏天。“金”泛指金属,可制作兵器和砍伐工具,锋刃在阳光下泛着白光,“盛德在金”之时就到了收获之季,犹如一天中太阳西下之时,形成了西方和秋季。“水”给人以“寒”的感觉,一天之中黑夜最为寒冷,便用黑色来代替,“盛德在水”之时能让人联想到寒冷的北方和冬季。“土”有生长万物的功能,在各种元素中占主导地位,方位居中,颜色为黄色。正是由于五色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使得上古时期人们就对青、赤、白、黑、黄五色有着特别的偏爱。
五色中,青、赤、黄正好对应色彩学中的三原色:蓝、红、黄;而黑、白从光学角度来说,黑色可吸收所有波长的色光,白色可反射所有波长的色光,两色可象征阴阳两极。五色中的青、赤、黄是对色相的称谓,更是对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象征。三色以不同方式组合又可以产生间色,色色“相盖”,通过混合可以获得色相环上任意一种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