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他身经百战,指挥和参与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战斗,在抗日战争中,他一直在前线,以忘我的精神和敌寇斗争,直至牺牲生命。他既有军事理论修养,又有战争实践经验,朱德称赞他“有极其丰富与辉煌的建树,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族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
从黄埔军校到中央苏区
1905年3月,左权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一个农民家庭,号叔仁,字孳麟,曾用名左纪权。1922年秋,他考入醴陵县立中学,其间参加了中共领导的社会问题研究社,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4年3月,他考入孙中山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军政部在广州主办的陆军讲武学校,同年11月转入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通称黄埔军校)第1期。他学习非常用功,对教官所讲示的各种军事动作做得非常准确,经常被指定作示范演习,很快就熟练掌握了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以及兵器、战术、军制、筑城、地形、交通、测图等课目。1925年1月,经陈赓、周逸群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选为黄埔军校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负责人之一。周恩来后来评价道:“左权同志不仅是革命军人,而且是革命党员。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时代,这成为他以后近二十年政治生活的准绳。”毕业后,他在黄埔军校教导团任排长,曾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以及平定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其间因作战英勇,升为副连长、连长。同年12月,他被选派至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8月,遵照党组织指示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继续深造。他刻苦学习俄语,钻研军事理论,他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成绩受到教员和同学的称赞。刘伯承、邓小平曾回忆左权“始终是一个最进步、最诚朴、最本色的同学。记得他在学习中,凡教员所指定的参考诸书,必一一阅读,并以红蓝铅笔标出要点。故其在军事政治试题中,常能以旁征博引,阐其旨趣”。
1930年6月,左权奉调回国,8月,中共中央派他到中央苏区工作,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这是一所培养红军连排级干部和赤卫队队长等干部的军校。他主要负责教授军事知识、运动游击战术和介绍苏联革命。同年11月,闽西地区成立工农革命委员会,他被选为常委。12月,红二十军、二十一军合编为新十二军,左权被任命为军长,指挥新十二军和闽西的赤卫队,采取游击运动方式,牵制袭扰敌人,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1931年初,他被调到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任作战参谋,后任参谋处长,主要负责到后方处置伤员、药物、医院、俘虏、枪械等,指导地方武装的训练与行动。12月,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准备起义,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派左权和王稼祥、刘伯坚到宁都附近的固厚村,负责起义的联络指挥。起义成功后,左权和刘伯坚等代表中共中央、中革军委迎接宁都起义部队官兵加入红军。起义部队被改编为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左权被任命为军团下辖第十五军政治委员。根据起义部队的情况,他遵循古田会议决议精神,认真贯彻党的建军原则,强调要尊重士兵的人格,做到官兵一致,在起义部队中做了大量工作,并提出“军阀主义是头号敌人,必须首先打倒”的口号,推动了对起义部队的教育改造。

卓越的红军指挥员
1932年1月,中革军委下达攻取赣州的军事训令,2月,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并红七军和红四军进抵赣州城下,部队数次攻城未克。3月,中革军委决定增调红五军团参加赣州战役。左权和军长黄中岳率红十五军官兵,在赣州外围与敌展开肉搏战。红十五军官兵手持大刀赤膊冲锋,以有我无敌的拼搏精神打出了军威。不久,敌援军赶到,攻城部队腹背受敌,赣州战役被迫结束。随后,红十五军奉命编入红一军团。3月底4月初,由红一、红五军团组成的东路军自赣南进入闽西,向龙岩开进,拉开攻打漳州战幕。左权、黄中岳率红十五军担任前锋,消灭了小池的少量敌人,后配合红四军歼灭踞守龙岩外围考塘的国民党军张贞部第四十九师一四五旅二九一团1000余人,旋即指挥红四十四师、四十五师分别从龙岩城西门、北门发起猛攻,突入城内,歼守城的独立团大部。继而率红四十四师打前锋,以小部分兵力佯攻宝林桥,牵制张贞部第一四五旅。东路军主力红四军发动总攻后,红十五军在红四军一部配合下迅速攻占榕子岭、笔架山,并向南靖方向扩张战果。左权、黄中岳率部猛攻固守南靖的敌一四五旅,敌弃城逃往漳州,从天宝到南靖的防线全线溃败。张贞部主力基本被歼后,率残部弃漳州而逃,红军遂占领了漳州城。漳州一役,红军歼灭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大部,俘副旅长以下1600余人,缴获枪械2000余支(挺)、炮6门、飞机2架,巩固和扩大了闽西苏区。其后,左权被任命为红十五军军长兼政治委员。因王明等人推行宗派主义干部政策,搞肃反扩大化,左权被诬陷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参加过托派组织,同年6月被撤销军职,受到留党察看处分,并被调任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但他赤胆忠心,忍辱负重,担任教官期间,结合反“围剿”战例开展教学,翻译撰写《苏联国内战争中之红军》《苏联红军中党的工作规划》《苏联国内战争的教训》等译著,还编写了《军语解释》一书,这些著作对加强红军的正规训练、提高军政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1932年底,蒋介石调集4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左权于1933年1月被调往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一局任作战参谋。2月,他奉命参与黄陂战斗的指挥,和参加作战的师长、团长共同研究作战方案,并到登仙桥、大龙坪、蛟湖、霍源一带的山林中勘察地形,确定伏击地点,部署兵力、火力,工作精细周密。在这次战役中,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五十九师先后钻进红军预先设置的“口袋”里,几乎被全歼,师长李明和陈时骥被活捉。5月,左权被任命为第一局副局长,遵照军委首长指示,领导完善了作战文书制度,并建立了报告制度。他独自草拟或参与草拟了军委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训令、关于防空防毒的训令等大量文书。在此期间,他仍坚持到红军学校授课,同时撰写军事论文,发表了《苏联红军斗争的经验与教训》《清流战斗的教训》等军事著作。9月,他出任粤赣军区司令员。10月调任红军总司令部第一局局长兼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第一局局长。12月,经毛泽东等建议,军委任命左权为红一军团参谋长。左权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在日夜不断的战斗和行动中,他积极体察军政首长的战略意图和战术方针,并据此组织作战,监督实施,并亲自统筹补充兵员、筹集粮草、制造弹械、通信侦察等具体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