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光技术作为被国外发达国家管制的技术,我国在这一领域长期受制于人。为了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我所在的华工科技多年来在高端激光装备领域奋起直追,我们研制成功的汽车白车身激光焊接装备,一举突破了国外近40年的技术垄断,迫使国外产品的价格下降了40%以上。现在我们用43秒,就可以完成一辆新能源汽车车身的激光焊接,这也是行业的最快速度。今天我们可以自信地讲,中国激光产业已迈入全球第一方阵。
——全国人大代表, 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

“内卷”会伤害行业。向下的“内卷式”竞争没有未来,我呼吁大家变“内卷”为“伸展”。通过多品牌战略,形成各具特色的品牌定位,拓展出更加细分、差异化的市场机会;通过技术赋能、品质提升,提高产品价值,提升盈利能力,不断推动品牌向上。应当把“卷”换个名字、换个方向,可以往上“展”、往左“展”、往右“展”、往海外“展”。中国车企出海要坚持长期主义,要想清楚能给人家带来什么,要融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市场。大家要和谐发展,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

从规划、设计、生产,到施工、运营,建筑全生命周期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阵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动工前就能模拟整个建筑的建造过程并自动优化设计;凭借5G技术,坐在房间里“按按钮”即可远程操控塔吊运转;智能机器人替代人工承担“危、繁、脏、重”的作业任务,成为“新工友”……建筑领域的一个个新技术、新成果,正在让工地变得更智慧、更安全、更环保。近年来,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支持不断加力,企业的发展信心更强、发展劲头更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五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永繁

推动科技成果的“高效率转化”。重点有两个“变”:一是“聚变”,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有400多家链上企业、2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34所职业院校,这里有一句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集齐生产一辆机车的上万个零部件。这种高度集聚的“产学研”生态,极大缩短了成果转化的时间,也可以说是打造了从“一个想法”到“一款产品”的“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