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罗云峰:新质生产力的“合肥密码”
作者 王红茹 孙庭阳
发表于 2025年3月
受访者 供图

2024年,合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加速崛起,量子信息、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数字化改造赋能传统制造业焕发新活力。

“今年两会我还带来了几个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建议,包括支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申创第二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战新产业’)集群等。”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罗云峰说。

3月7日,在人大代表驻地北京望远楼宾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了罗云峰,解读合肥新质生产力创新密码。

融合集群发展战新产业

新能源汽车哪家强?这个问题可以去合肥找答案。

去年以来,尊界S800、蔚来乐道L60、大众ID.与众等一批新车发布上市,因它们的诞生地都在合肥,引发广泛关注。

罗云峰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7.6万辆,同比增长84.5%,辖区长丰县更以95万辆整车产量跃居全国县域之首。

这组数据足以说明合肥在新能源汽车的领跑地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比亚迪、大众(安徽)、蔚来等龙头企业。与此同时,产业链下游加速延伸,涵盖电池、电机、电控等领域,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全链条生态。

不仅如此,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的战新产业集群,也成为合肥远近闻名的产业地标。

新能源汽车一路飞驰,其他产业并驾齐驱。

集成电路“跑得快”:晶合集成、长鑫存储等企业持续扩产,产值增长30%,动态存储、显示驱动芯片市场占有率全球前列。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