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山绿水“变现生金”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玉成此次参会的行李中,一个标着“中国余村 竹铅笔”的红色礼盒格外醒目。盒子里摆放着7支用余村本地竹子制作的铅笔。
“全国每年要消耗800多亿支木制铅笔,从树苗到树木要多少年?但竹子一年就可以成竹,代价不一样,竹铅笔生态价值更高。”汪玉成说。
安吉县拥有近百万亩竹林,竹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自“以竹代塑”在当地推广以来,从竹铅笔、竹制纸巾盒,到竹牙刷、竹纤维毛巾,再到竹吸管、竹膜袋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竹子已走进千家万户。
今年是汪玉成第三年带来“以竹代塑”的相关建议。他表示,从加快竹产业发展、“以竹代塑”推广应用,再到今年准备的加快“以竹代塑”生态价值转化建议,这些两会建议正是他对安吉竹产业发展思考的不断深化。
小小的竹铅笔,映射出的是绿色发展的大理念。从生态保护到绿色消费,绿色产业活力不断拉满。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绿色发展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话题,各方共同出谋划策,让青山绿水“变现生金”。
村民端上了 “生态饭碗”
在汪玉成的手机里存着一张照片,照片里的他戴着红色围巾,与村民捧起“红色大礼包”,“大礼包”是村民获得的集体分红。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曾经靠“卖石头”闻名的余村村,如今村民端上了“旅游饭碗”“生态饭碗”。
余村的华丽转身并非个例。在全国各地,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共进的生动实例不断涌现。
在安徽淮南,长期煤炭开采形成的采煤沉陷区给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带来严峻考验。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